文档详情

哲学生活第四课第二框课时作业8.doc

发布:2017-06-09约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时作业8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28分) 1.“从整个物质世界来看,一切都处于运动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这说明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A.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所谓运动是绝对的,是指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是运动的 D.静止也是一种运动,因此,静止也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解析:本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静止本身是一种特殊运动,静止是暂时的,不是永恒的,是有条件的,因此D项错误,符合题干指向。 答案:D 2.寓言《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  ) A.否定了物质的客观性 B.否定了物质是运动的 C.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 解析:寓言《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在自己的宝剑落水后,不是立即入水去取剑,而是在船板上宝剑落水的地方做记号,以便待船靠岸后,从记号处入水找宝剑,其结果可想而知,这个楚国人承认物质的存在,但否定了船的运动、水的运动和宝剑的运动。总之,他否定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答案为B。 答案:B 3.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的知识,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王夫之的观点说明运动中有静止,静止中有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与其观点相符的应为D;A、B、C本身观点错误。 答案:D 4.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也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 ①否认了事物的客观性 ②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④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克拉底鲁的观点否认了相对静止,夸大了运动,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东西,是典型的不可知论。因此,③④符合题意,应入选。 答案:D 5.惠施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这种观点(  ) ①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②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 ③属于形而上学 ④属于相对主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题中观点把日中和日落、生和死的界限抹杀了,也就是说,事物只存在绝对运动不存在相对静止,这是相对主义的观点,①④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6.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这种观点(  ) ①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②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③是离开物质谈运动 ④是离开运动谈物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黑格尔把运动看成是“绝对精神”的运动,显然是离开物质谈运动,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②③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7.日月星辰按一定轨道运转;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返,青蛙冬眠春晓;人类社会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人的认识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这一切共同说明(  ) A.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 B.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D.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自身的规律 解析:A、B两项不合题意,C项说法错误。 答案:D 8.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诗句蕴涵的哲理是(  ) ①世界是运动的 ②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④在客观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暮春》中“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体现了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故①②③都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故选A项。 答案:A 9.植被是蓄水防洪的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山川植被遭破坏,遇见暴雨,雨水便会不受阻拦倾泻而下,往往只要数小时就会变成浩浩荡荡的洪水袭来。这一自然知识说明了(  ) ①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联系 ②规律是客观的,人无力抵御自然灾害 ③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 ④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人类要保护自然环境,爱护植被,不然会危及自身,故①③符合题意。②不正确,④与题意不合。 答案:D 10.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中写到,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智慧与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