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徐州工程学院学工作简报.doc

发布:2018-10-15约1.31万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徐州工程学院教学工作简报 PAGE 2 - 徐州工程学院教学工作简报 2017-2018学年度 第(1)期 总第56期 主办:教务处 2017年11月6日 【工作动态】 ※ 教育部网站专题报道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 学校开展新学期开学检查工作 ※ 我校喜获两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 张新科校长王冬冬副校长出席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 ※ 我校启动二级学院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 我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顺利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 (认证) ※ 我校品牌专业和重点学科建设再获重要支撑 ※ 我校举行首届汉语文化节启动仪式暨“字若珠玑句无瑕”汉字听写大赛决赛 ※ 住建部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何若全教授来我校讲学 ※ 我校成功承办徐州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并荣获佳绩 ※ 2017年淮海经济区大学生计算机设计联赛开幕式暨个人赛在我校举行 ※ 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成功领办徐州市特需专业 ※ 徐州工程学院与南京华球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和ACCA合作协议签订仪式 ※ 2017年度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在我校顺利举行 ※ 打造“教授咖啡时光”品牌,探索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 ※ 人文学院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系列活动 【教学简讯】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教育部网站专题报道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7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以题为《徐州工程学院积极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对我校以“大应用观、大工程观、大生活观、大文化观”引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专题报道。 近年来,我校大力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理念探索与实践推进,形成的“四大观”理念引领改革创新被列为江苏省“十二五”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被《江苏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2014))》确定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典型案例,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具有引领与借鉴意义,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受到国家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下面全文转引该篇文章,以飨读者。 徐州工程学院积极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大应用观”引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相统一、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相统一、课程体系与岗位能力相统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实训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统一,精准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系统改革重组原有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学分比重和实训比例。邀请企业人员参与课程设计,校企联合开发基于真实生产过程与工艺的课程教学资源和实训项目,彰显“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培养特色,促进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与职业需求有机结合。 以“大工程观”引领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坚持学科发展回归现实工程本源,统筹抓好专业学科协调发展、专业产业匹配建设、应用性科学研究、实习实训平台建设、双师双能队伍建设等关键环节,引领推动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对接地方六大优势产业,建设六大专业群,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水准,强化实训平台,着力提升服务地方产业创新发展的能力。积极推进“双师双能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教师即工程师”的理念,实现教育教学全面对接工程需求,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 以“大生活观”引领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实施大学生素养提升“五个一工程”,即每个学生读讲一本文学著作、掌握一种乐器演技、爱上一项体育运动、参与一次社会实践、加入一个科技创新团队,引导学生树立爱社会、爱生活、爱创造的高尚情操。开设人文、实践、创业等180余门选修课程,编著《大学人文读本》《大学生社会实践理论与方法》等10余部教材,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等竞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由培养拓展能力欠缺的“技术人”向培养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人”的根本转变。 以“大文化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专业文化+校园文化”两级协同文化发展机制,发挥专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凝练专业精神,提升专业素养,实现文化落在专业上。丰富专业文化载体,打造9个特色化专业文化展示平台、专业文化博物馆,面向社会开放,每年接待中小学生参观7500余人次。打造知名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品牌,弘扬主旋律,点亮青年学子心灵。 学校开展新学期开学检查工作 为保障新学期教学工作平稳运行,9月4日至8日,学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开学之初教学工作检查。开学第一天,早上7点50分,校领导带领我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分组深入校各教学区,开始了本轮教学检查工作。 校党委书记王超、校长张新科对学校各单位做好开学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校领导此次检查的重点是教学准备情况、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出勤情况等教学工作环节。校领导深入教室,就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