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怎样移动重物3教案 苏教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怎样移动重物3教案 苏教版
课 题
怎样移动重物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1.不知道杠杆的基本结构,也不知道杠杆可以省力。
2.知道了杠杆的基本结构,对杠杆的几种作用不了解。
3.知道了杠杆的基本结构,对杠杆的几种作用也了解。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杠杆进行省力的操作。
2.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
3.能够分析阿基米德用杠杆撬起地球预言的原理。
4.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重点
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教学难点
探究利用支点使木尺平衡的方法。
教学过程
反思与讨论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提问:老师现在要把讲台垫高一点,在每个桌脚的地方放一个木块,谁能帮帮忙,只能一个人来帮忙。
2.由学生来试。(一个人是可以抬起一般教室的讲台的一角的。)
二、探索和调查
老师觉得刚才**同学的办法有点累人了,可以用更省力的办法。
学生用杠杆试。
刚才这位同学使用的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名称啊?
在使用杠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杠杆有哪几个必要的部分组成?
生活中还用过杠杆吗?(结合P5图)
是不是支点越靠前就越省力呢?请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实验。
交流实验、做实验、记录、交流。
10.是不是用杠杆就一定省力呢?
11.为什么有的时候还要用费力的杠杆呢?
三、回顾和解释
1.看阿基米德的话。
2.如果让你帮阿基米德制作一个杠杆来拖起地,你应该要注意哪些地方?
1.由学生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引出杠杆。
2.学生到这里应该会提到支点、距离的问题。
1.通过实验就已经知道了,要想省力,是有条件的,并不是都省力,有的费力,有的不省也不费。
11.明确杠杆不只是为了省力,有的是为了省距离。
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册P4,p5(钩码数改成铁圈数)
板书设计
2.怎样移动重物
杠杆
支点
阿基米德定律
教学后记
我把这一课的重点放在了“研究杠杆的秘密”。这一课的实验设计我觉得并不难,但是怎样判断这种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是不省力也不费力却有点难度。
学生在讨论后,大部分同学提出的方法是:在杠杆平衡的情况下,可以看挂的钩码数,如果力点的钩码数少于重点的钩码数,就是省力杠杆,反之就是费力杠杆,如果两边钩码数相同,就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但这种方法在实验中是比较费时的。还有小部分同学提出来方法是:两边的钩码数相同,如果力点处下沉则是省力的,反之则是费力的,如果杠杆平衡则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在学生实验时,我没有强调哪种方法好,只是让学生按照自己认同的方法研究。实验后学生各有收获,两种方法各有所长。使用第二种方法学生实验速度比较快,而且也很容易就得出来科学结论,但更深一层的规律发现不了;而使用第一种方法的学生虽然实验速度慢些,但他们却发现了新的内容:左边的钩码数乘这个点到支点的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右边这个点到支点的格数。
这一课的教学中,汇报也是一个难点,由于每组学生的实验数据都比较多,按以往的将所有的数据都汇报出来,则是很费时,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我在汇报时,要求每一个组分类进行,即先各组汇报杠杆省力的情况两组数据,并说明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根据大家的观点去判断自己组杠杆省力的几组实验数据是否符合,如果不符合提出来与大家讨论,重新判断杠杆的用力情况。其它两种情况也按照这个方法汇报。
附送: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怎样移动重物4教案 苏教版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的第二课。
杠杆是各种简单机械中最基本的一种。它是由一根硬直的木棒和一个转动轴组成的,它能改变外力的作用。本课的目的不仅在于了解杠杆的原理,还应该知道相应的原理也存在于其他的装置上。
本课通过一系列观察和研究活动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特点和作用,形成对杠杆的原理的分析方法,发现有关杠杆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们科学探究的兴趣,为研究和学习其他类型的简单机械奠定良好的基础。
杠杆是用来提升重物或撬开物体的一种简单机械。当在杠杆的一头施加作用力时,另一头的负荷就被提升。根据支点相对于动力和阻力作用点的位置关系,杠杆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支点在动力与阻力作用点之间,此时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第二类:支点与动力作用线之间的距离(动力臂)大于支点与阻力作用线之间的距离(阻力臂),这类杠杆是省力杠杆。这类杠杆包括扫帚.钓鱼杆.铁锹和垒球棒撬杠.铲子等。第三类:支点在杠杆一端,动力点在中间,阻力点在杠杆的另一端,这类杠杆是费力杠杆如:镊子。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许多工具大都是杠杆的变形。例如:一对杠杆在一个支点共同工作的工具有钳子.园艺剪子等。跷跷板也是一种杠杆,但它的支点不是在一端,而是在中间。我们的身体上有许多杠杆,如胳膊.腿.手指等,它们都以关节为支点像杠杆一样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