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doc

发布:2017-01-09约7.09万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6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报告一:根据市政协七届十二次主席会议的决定,2016年4月17日至26日,市政协副主席张俊昌、赵泽义带领经济委员会调研组到盘北经济开发区、红果经济开发区、钟山经济开发区、水城经济开发区、水月工业园区、木岗工业园区等就园区建设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园区建设成效初显   全市共有11个工业园区,即钟山经济开发区、红果经济开发区、水城经济开发区、盘北经济开发区、六枝经济开发区、水月工业园区、木岗工业园区、保田工业园区、大河经济开发区、发耳工业园区、路喜园区。11个园区现规划总面积977平方公里。通过近期各级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增大。2016年,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超百亿元的园区2个,工业产值超亿元的园区8个。2016年一季度,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增加。2016年,全市工业园区在建基础设施项目99个,总投资亿元,完成投资额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2016年1-3月份,全市工业园区在建基础设施项目115个,总投资186亿元,完成投资额亿元,同比增长%,完成标准化厂房投资亿元,占计划投资30亿元的%。目前,红桥新区、水月园区已全面实现七通一平,红果、董地、盘北、木岗、大湾园区核心区域已基本实现五通一平。   三是项目建设速度不断增多。2016年,全市园区在建产业项目165个,项目投资总额861亿元,完成投资额亿元,增长%,建成投产项目44个,释放工业产值近30亿元,2016年1-3月份,全市在建项目175个,计划投资亿元。完成投资额亿元,同比增长%。   四是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截止2016年3月底,全市11个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977平方公里,入驻生产企业150余户,直接和间接为园区服务的从业人员约10万人。2016年全市产业园区预计实现税收47亿元,新增从业人员数万人。   二、园区建设问题明显   产业布局不尽合理。长期以来由于受煤炭、钢铁、建材、电力四大产业影响,各园区在规划布局主导产业时,出现了明显的产业趋同,未能形成优势互补。如:水城经济开发区、红果新区、盘北产业园区、六枝经济开发区、大湾工业园区、水城县发耳产业园区等都把能源化工作为主导和主要产业来发展,产业布局不集中、规模分散,势必会造成重复建设,煤炭、水、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得不到保障,甚至产生恶性竞争,还会造成工业污染源分散,治理难度大的问题。红桥新区、董地、红果、盘北也都着力把装备制造业作为园区的主要产业来培育发展,培育和发展上具有一定盲从性,未能找出发展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主导产业方向不清晰,易造成同业竞争,不利于产业聚集发展和形成区域竞争力优势。   体制机制不尽适应。一是园区人员配备不到位。园区有抽调、借调的人员,但其工资关系、行政关系仍在原单位,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难以得到很好调动。部分开发区的公安、工商、地税、国税、国土等垂管部门机构人员不到位。二是部分园区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尽管大部分园区机构成立,人员配备到位,但缺少项目、规划等行政审批权限,土地报批、交易程序复杂、手续繁琐,周期过长,对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影响很大。三是目前在11个产业园区中,仅红桥新区有完善独立的财税体系,能较好的满足园区发展需要。水城、两河、盘北、六枝4个开发区均由县区代管,尚未建立起真正独立运行的财税体制。其余园区也未建立与县区的财税分配体制,导致园区的责权利不明确,独立运行和造血功能不足,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严重影响了园区建设。四是项目落地激励机制不活,不能有效刺激项目落地。   协调管理不尽规范。有关职能部门对园区的管理、调度过于频繁,使得园区管委会需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应付上级有关部门的各类文件、汇报、会议、材料、调度、统计以及各类社会事务等,极大地消耗园区建设的精力。   招商引资不尽理想。相当一部分园区的项目是存量多,增量少,有的项目是在园区划定时就已存在。目前,表面上谈的多,实际落地的少,有的虽然落地,但后续扶持指导力度不够,造成项目推进速度缓慢,业主不满意。   三、对下步园区建设的建议   根据市工业园区管理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出台全市园区管理办法。为促进工业园区健康有序发展,规范工业园区管理,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建议尽快出台全市园区管理办法。尽可能规范园区管理。   成立专门的园区管理机构。为有效加强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