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内》病、证、方、歌表格总结(三)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内》病、证、方、歌表格总结(三)
第八章 心悸
病因病机:
1、【选择】A.阴虚火旺 B.心脾两虚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惊悸的病因病机是:C.两者均是
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方药 歌诀 心虚胆怯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安神定志丸★ 心悸虚怯用定志,心血不足归脾施;阴虚天王合朱砂,阳虚桂枝甘龙牡;
苓桂术甘水凌心,桃仁红花治瘀阻;痰火扰心温胆连,惊悸怔忡当细辨。 心血不足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归脾汤★ 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心阳不振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水饮凌心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苓桂术甘汤★★★ 瘀阻心脉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桃仁红花煎★合桂甘龙牡汤 痰火扰心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黄连温胆汤★★ 方药补遗:
┬心血不足┬气阴两虚──炙甘草汤★
│ └热病后期损及心阴──生脉散
├阴虚火旺──肾阴亏虚,虚火妄动,遗精腰酸──知柏地黄丸
├心阳不振──大汗出──独参汤
└水饮凌心──心功能不全而致浮肿尿少──真武汤★
真题破解:
1、不是心血不足型心悸的一项:善惊易恐 (注意:倦怠无力属于心血不足的表现)
2、心阳不振之惊悸的临床表现:心中空虚,惕惕而动
3、【选择】A.黄连温胆汤 B.半夏天麻白术汤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不可
源于“无痰不作眩”从痰治眩者宜用:C.两者均可(详见眩晕)
4、【选择】A.瓜蒌薤白半夏汤 B.桂甘龙牡汤 C.参附汤 D.真武汤 E.苓桂术甘汤
心悸咳喘,不能平卧,小便不利,下肢肿甚,舌淡苔白,脉沉细者:D.真武汤
心悸眩晕,胸脘痞满,恶心吐涎,形寒肢冷,小便短少,舌苔白滑,脉弦滑:苓桂术甘汤
5、水气凌心之心悸的临床特点是:心悸眩晕,胸脘痞满
6、【单选】A.拯阳理劳汤 B.附子理中丸 C.天王补心丹 D.补中益气汤
心悸自汗,神倦嗜卧,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脉细弱:拯阳理劳汤
条件反射:心悸眩晕,胸脘痞满→苓桂术甘汤★
第九章 胸痹
历史沿革:
1、《金匮要略》:宣痹通阳★
2、王肯唐《证治准绳》:大剂红花、桃仁、降香、失笑散治疗死血心痛★
3、《世医得效方》:苏合香丸治“卒暴心痛”
4、《时方歌括》:丹参饮治心腹诸痛
5、《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治胸痹心痛
【原文】
胸痹: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痰浊壅盛: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气结在胸: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阴寒痼结: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伤寒】
傷寒脉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病因病机:
1、【多选】A.阴寒凝滞 B.痰浊壅盛 C.气滞血瘀 D.水气凌心
胸痹总属本虚标实,标实应辨析:A.阴寒凝滞 B.痰浊壅盛 C.气滞血瘀 D.水气凌心?
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方药 歌诀 心血瘀阻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血府逐瘀汤 胸痹阴阳气血虚,阴寒痰浊并血瘀;血府逐瘀治瘀阻,柴胡疏肝气滞除;
痰壅蒌薤合涤痰,寒凝枳薤当归宣;生脉养荣气阴虚,天王炙草心肾宜;
心肾阳虚末不温,参附汤合右归饮。 气滞心胸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柴胡疏肝散 痰浊闭阻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寒凝心脉 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心肾阴虚 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心肾阳虚 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参附汤合右归饮 方药补遗:
┬心血瘀阻─┬气虚血瘀──人参养荣汤合桃红四物汤
│ └卒然心痛发作──含化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
├气滞心胸─┬气滞血瘀──合用失笑散
│ ├气郁化热──丹栀逍遥散
│ └便秘严重──当归龙荟丸
├痰浊闭阻──痰浊化热──黄连温胆汤
├寒凝心脉─┬阴寒极盛──乌头赤石脂丸★
│ └痛剧──含化苏合香丸★或麝香保心丸
├心肾阴虚─┬虚烦不寐──酸枣仁汤
│ └心肾阴虚──左归饮
└心肾阳虚─┬阳虚水凌心肺──真武汤
└阳虚欲脱厥逆──四逆加人参汤,或参附注射液
真题破解:
1、【选择】A.阴寒凝滞 B.心血瘀阻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胸痛彻背,心悸,胸闷,气短,舌质黯,苔白,脉沉细,证属:A.阴寒凝滞
胸部刺痛,痛处不移,舌质黯,脉沉,证属:B.心血瘀阻
2、【单选】A.瓜蒌薤白半夏汤 B.参附汤 C.丹参饮 D.乌头赤石脂丸合苏合香丸
胸痛反复发作半年,刻下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疼痛剧烈,身寒肢冷,喘不能卧,舌苔白,脉沉紧,治疗首先:D.乌头赤石脂丸合苏合香丸
3、【多选】A.血府逐瘀汤 B.丹参饮 C.香附旋覆花汤 D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