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内》病、证、方、歌表格总结(一)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内》病、证、方、歌表格总结(一)
第一章 感冒
历史沿革:
1、感冒之名首见于:《仁斋直指方》★
2、明清,将感冒与伤风互称★
3、时行感冒首见于:《类证治裁》
病因病机:
1、风寒感冒出现恶寒发热的病理为:卫阳被遏★ (注意:卫表失和为风热证机!)
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方药 歌诀 风寒束表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 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
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齐;
尚有气虚参苏施,加减葳蕤滋阴虚。 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虚体感冒 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调和营卫 参苏饮 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 方药补遗:
┬风寒束表──表湿较重──羌活胜湿汤
└气虚感冒─┬表虚易感──玉屏风散★
└阳虚外感──再造散
鉴别诊断:
1、不是时行感冒特点的:痰热郁肺 (注意:痰热郁肺已不属感冒!)
2、实行感冒的特点:①广泛流行、②传染性强、③症状重、④风热多
第二章 咳嗽
历史沿革:
1、“肺体属金,譬若钟然”:《医学心悟》★
2、咳嗽分为外感、内伤:《景岳全书》★
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方药 歌诀 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 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
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
二陈三子法中土,内伤痰热清金方;
肝火泻白黛蛤合,肺亏沙参麦冬尝。 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 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润肺止咳 桑杏汤★ 附:凉燥伤肺 疏风散寒,润肺止咳 杏苏散★ 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肺阴亏耗 滋阴润燥,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 方药补遗:
┬风热犯肺──夏令夹暑──六一散
├风燥伤肺──凉燥证──杏苏散★
└痰湿蕴肺──平稳后──六君子丸或合杏苏二陈丸★
真题破解:
1、【多选】A.疏风清肺 B.清宣凉润 C.润燥止咳 D.温润止咳
风燥伤肺之咳嗽治法为:A.疏风清肺 、B.清宣凉润 、C.润燥止咳 、D.温润止咳★
解析:风燥┬温燥──燥+风热──疏风清肺,清宣凉润
↓ └凉燥──燥+风寒──轻宣凉燥,温润止咳
润燥止咳
2、久咳气逆,阵阵发作,痰少质黏,咳引胸胁疼痛,口干咽干,舌苔薄黄少津,脉象弦数,其治法宜用: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干扰选项:滋阴润肺,清肝止咳×)
3、【单选】A.止嗽散 B.桑菊饮 C.桑杏汤 D.杏苏散 E.小青龙汤
干咳,连声作呛,咽痒,咽喉干疼,唇干鼻燥,痰黏而少,不易咳出,微恶风无汗,舌苔薄白而少津,脉浮者,治疗宜用:C.桑杏汤★★ (陷阱:杏苏散× 要点:咽喉干疼!)
4、治疗痰湿蕴肺所致咳嗽宜选方剂是: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六君子丸合杏苏二陈丸
第三章 肺胀
历史沿革:
1、肺胀病理因素为痰、瘀:《丹溪心法》★
2、肺胀首辨虚、实:《证治汇补》★
病因病机:
1、【多选】A.痰饮 B.气滞 C.血瘀 D.气虚
肺胀多属标实本虚,主要病因病机是:A.痰饮、C.血瘀 、D.气虚
解析:本虚→气虚 标实→瘀血、痰浊、水饮(痰饮)
2、肺胀后期,病位可及何脏:心 脾 肾 (注意:没有肝×!)
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方药 歌诀 痰浊壅肺 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肺胀喘咳病缠绵,苏子三子痰壅选;
越婢桑白适痰热,痰蒙涤痰安宫丸;
平喘补肺肺肾虚,水泛真武五苓散。 痰热郁肺 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痰蒙神窍 涤痰,开窍,息风 涤痰汤,可配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 阳虚水泛 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 补肺摄纳,降气平喘 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方药补遗:
┬痰浊壅肺─┬表寒内饮──小青龙汤
│ ├饮郁化热──小青龙加石膏汤
│ └痰浊夹瘀──涤痰汤(加活血化瘀药)
└肺肾气虚──喘脱危证──参附汤送服蛤蚧粉或黑锡丹
真题破解:
1、【单选】A.心慌心悸 B.面唇紫绀 C.肢体浮肿 D.咳吐脓血 E.嗜睡昏迷
不是肺胀危重时临床表现的是:咳吐脓血 (肺痈的表现)
2、治疗肺胀痰热郁肺者首选:桑白皮汤
第四章 哮病
历史沿革:
1、首创哮喘之名:朱丹溪
2、提出哮喘未发以扶正为主,既发以攻邪为急的是:朱丹溪★
病因病机:
1、【选择】A.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B.痰气相击,气道被阻
哮证发作期的病因病理关键是:A.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哮证发作的病理关键是:B.痰气相击,气道被阻
哮证发作的主要病因病机是:A.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2、【多选】A.宿痰内伏 B.外邪侵袭 C.饮食不当 D.情志失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