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过热在体制,改革统筹宜联动2004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政府过热在体制,改革统筹宜联动
——2004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分析
天则经济研究所 张曙光 周景彤
内容提要:一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GDP增长9.7%,工业生产增长17.7%,在消费需求趋旺、进出口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43%,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失衡进一步突现出来。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央行进一步收紧缩了货币和信贷,操作时间和力度比较恰当,但三次调高准备金率和大量发行银行票据,说明货币政策陷入困境,独立性缺失、操作空间狭小和可用工具太少,因而其他政策包括财政政策需要迅速启动。鉴于目前的经济过热是政府过热和体制性过热,最重要的也许在于改变只讲统筹,不谈改革,重政策、轻体制的作法。
一、总量态势
1、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生产持续走高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7106亿元,同比增长9.7%。增加值202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5634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9443亿元增长7.7%。30.5%),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18.1%,拉动工业增长3.2个百分点。
增长最快的产品有:粗钢(26.4%)、钢材(29.5%)、水泥(23.8%)、平板玻璃(20%)、水泥设备(59.2%)、冶炼设备(51.5%)、矿山设备(43.7%)、轿车(36.9%)、移动电话机(42.1%)、数码照相机(92.8%)、录像机(30.2%)、笔记本电脑(64.7%),电热水器、空调和电冰箱等(30.9%-38.2%)。
2、物价水平上升较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受粮食价格上涨、投资持续高增长和消费需求趋旺的影响,今年以来我国物价水平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8%,涨幅比去年同期上升2.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4.0%。主要类别中,食品价格上涨7.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2.40.48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1.4%。工业品出厂价同比上涨3.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5%。
3、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人才市场供需两旺
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1%、3.6%、4.0%和4.3%,呈明显上升状态;同时政府对失业率的调控目标,也一再相应放宽,分别为3.6%、4.0%、4.5%和4.7%。这些指标虽低于发达国家的同期水平,但如果考虑到统计口径等问题,我国目前的失业率要远远高于上述指标,即可能超过10%。就业形势决定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状况。从供给看,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压力:一是新增劳动力,二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和城镇转移,三是城镇的下岗和裁员。不过,今年一季度各地积极开展现场招聘和网上招聘活动,人才市场出现供需两旺的形势。
全国人才供求比率变化情况
2003年三季度 2003年四季度 2004年1月 2004年2月 2004年3月 2004年一季度 2.19 2.15 2.03 2.23 2.15 2.13 4、外汇储备增长较快,国际收支状况良好
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出现84亿美元的逆差,但国际收支状况依然良好,外汇储备增长不降反增,增幅之大,,大大超过引进外资规模。截止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4398亿美元,同比增长 39.2%。1季度累计增加365亿美元,同比多增69亿美元3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8.2771元人民币,继续保持稳定。
尽管从去年下半年起国家采取了一些政策控制措施,但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为1993年以来最高增速。其中,城镇投资完成7059亿元,同比增长47.8%,农村投资1740亿元,增长26.4%。全国新开工项目19122个,比去年同期多4521个,新开工计划总投资增长67.4%。
一季度,消费品市场比较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8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增幅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是1996年以来同期最高增速。主要影响因素有:第一、传统节日消费以及旅游休闲消费,带动了零售市场销售收入的增长。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假日办监测的122家商业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1%。第二、热销商品销售继续高速增长。1-2月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中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和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0.2%、41.2%和61.3%,增幅远高于其他类商品销售,占全部新增额的23.4%,大大高于其占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6.5%),是拉动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第三、禽流感的影响很小。年初以来,有关方面迅速采取有力措施,禽流感疫情较快得到控制。1-2月份,包括肉禽蛋在内的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8.8%,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个百分点。但由于占比较小,持续时间较短,并没有对消费产生多大影响。
2、对外贸易大进大出,出现较大贸易逆差
一季度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