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专题复习第9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历史新课标岳麓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解析] C 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经济大危机,该危机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社会形势动荡不安;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空前激烈,国际关系紧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1933年罗斯福大选获胜之后开始推行新政,其目的最终是C项。本题容易误选D项,在经济危机中美国面临统治危机,其资本主义的统治受到动摇,尚未危机国家政治基础,因此不需要“巩固”。 第23讲 │ 备用习题 5.“据欧盟统计局统计,芬兰对工薪者征收的所得税,加上雇主为雇员缴纳的社会保险金,在2001年占到工薪者工作收入的44.2%,在欧盟国家中仅次于瑞典。……统计显示,芬兰的各种税收加在一起,在2001年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6%,比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高4个百分点。”这则材料说明的是( ) A.福利国家的高福利是建立在高税收基础之上的 B.福利国家因财政负担加重而竞争力下降 C.福利过度发展,会使人们懒惰成性,不利于社会发展 D.福利国家鉴于开支巨大,纷纷放弃福利制度 第23讲 │ 备用习题 [解析] A 题目中叙述了芬兰保险金和税收缴纳及所占的比例问题,体现了高税收被高社会保险所抵消的现象。B、D两项的内容在题干中没有反映,C项属于高额福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 第23讲 │ 备用习题 单元总结提升 知识网络 第九单元 │ 考点考向 专题探究 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三个时期 (1)19世纪中期,自由资本主义盛行。 自由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特征是强调“自由竞争”,要求取消保护关税、行会制度和特权公司,主张自由放任,认为“政府的全部管理艺术就在于给予人和物自由”。它推动了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的侵略扩张,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丰富的廉价原料,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19世纪末,大企业时代的到来(垄断组织的出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第九单元 │ 专题探究 具体表现:①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新工业部门(如汽车工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等)生产规模、技术和资金配置等方面的新要求。②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的趋势。③企业由高级专业人员管理,实现所有权与经营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 (3)20世纪30年代至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①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加强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整。②私人企业经济管理的调整。③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资本主义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④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胀”状态后,为消除“滞胀”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了经济复苏和繁荣。 第九单元 │ 专题探究 二、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特点与实质比较 (1)1918—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特点:用军事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 实质:用军事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满足战争需要,并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2)1921—1927年,实行新经济政策 特点: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实质: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通过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第九单元 │ 专题探究 (3)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特点: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实质: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用高度计划单一公有制、行政手段来发展经济。 三、20世纪初,苏俄(苏联)四次经济政策的调整 (1)变化:①1917年,苏俄十月革命胜利之初,把私有银行、铁路、大企业收归国有;垄断对外贸易。②1918—1921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③1921—1927年,实行新经济政策。③从1927年起,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政策。 第九单元 │ 专题探究 第九单元 │ 专题探究 (2)原因:①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社会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②为粉碎国内外敌人进攻,保卫苏维埃政权,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③由于战争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使苏俄国民经济面临崩溃,苏维埃政权面临经济和政治危机。④为了在苏联建成社会主义,避免落后挨打。 (3)启示:①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要从国情出发,保证农、轻、重工业平衡发展。 3.“内战时一切陷入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