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阶段复习课 课件(岳麓版必修2).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第三单元 阶段复习课 【备选答案】 ①赫鲁晓夫 ②农业集体化 ③新经济政策 ④经营者革命 ⑤生产关系 ⑥直接干预 ⑦自由放任 ⑧戈尔巴乔夫 ⑨国家干预经济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⑨ ⑧ 一、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 措施 前提 背景 罗斯福新政 苏俄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脱离了生产力发展实际,导致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和政府的自由放任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无产阶级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 保持资本主义基本制度不变 恢复发展农业,部分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自由贸易 缩减农业,部分地控制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整顿金融,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特点 手段 罗斯福新政 苏俄新经济政策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在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强调市场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在保证私有制经济的前提下,强调计划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结果相同,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典题训练1】(2012·潮州高一检测)斯大林模式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既有很大区别,也有联系。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 ) A.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 B.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 C.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D.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而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表现为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商品和货币关系作用不大,故选A项。 二、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 启示 70年 代后 “二战”后 大危 机后 大危 机前 作用 原因 内容 阶段 “自由放任”政策 传统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推动经济发展但易产生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大危机爆发,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已不适合社会化大生产下的经济发展 使美国渡过了大危机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美国的成功及各国的形势需要 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减少干预,削减开支 (1)任何一种政策都不是万能的,不可能一成不变 (2)“自由放任”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经济政策的不同方式,都不可能彻底地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 【典题训练2】(2012·湛江模拟)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后,提出美国“经济复兴计划”,执行少政府、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这表明里根总统( ) A.放弃建设福利国家 B.减少国家干预经济 C.倡导自由放任政策 D.大力发展“人民资本主义” 【解析】选B。美国70年代经济发生“滞胀”,证明了凯恩斯主义的失败,里根推出“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正是“少政府、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故选B项。 1.(2012·江苏单科·T1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和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解析】选D。“1921年开春以来”“改良主义的办法……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正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2.(2012·广东文综·T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1922年苏联成立,A、B两项排除;从题干中的“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可知,所述的是斯大林模式,因此排除D项;而“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反映了该学者予以斯大林模式一定的肯定,认为其有合理之处,C项正确。 3.(2012·福建文综·T22)表1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表1 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解析】选C。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苏联农业政策的阶段把握和分析判断。整理表格信息可以发现,苏联粮食产量在表中所列三个历史阶段中是逐渐减少的。结合所学知识,苏联从1927年开始放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