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鱼类的年龄和生长方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七、轮纹形成的周期 关于鳞片、耳石及其他骨片上的轮纹是否就是年轮的证明方法,现知有好几种,其中比较切实适用的是观察鳞片等边缘状况的周年变化。就是对某研究对象的年龄鉴定材料进行周年不断的观察,摸清其年轮形成的周期及时间。 可利用数学公式计算各年龄组鳞片或耳石等边缘周年的增长幅度以了解其生长规律,并证明轮纹形成的周期与时期。 有两种计算公式: 第一种是鳞片或耳石等边缘增长幅度与其半径的比值: I= 这个计算式的缺点是在不同轮组中,其比值的差别显得过于悬殊。 第二种计算式较精确,计算式为 I= 在新轮形成之初时,I值极小,接近于0;而当I值逐渐增大,当其接近单位值时(I≈l),即边缘幅度接近前两个轮间距的宽度时,则表明此时新轮即将出现。 第三节 鱼类的生长 研究鱼类的生长就是要摸清各种经济鱼类的生长规律,了解它们在几龄以前生长最快,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制订养殖年限和捕捞规格,不要将正是生长最旺盛的鱼过早地捕起来,也不要使生长已经十分缓慢的鱼还养下去,做到合理捕捞。 另外从发展养殖新品种来看,我们总是要选择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饵料容易取得等特性,其中生长速度是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这关系到这种鱼的经济价值。 一、鱼类发育阶段的划分 鱼类从出生到死亡可划分六期: 1、胚胎期 2、仔鱼期 当鱼苗从卵膜孵出,开始在卵膜外发育,进入仔鱼期。此期是由内源营养转变为外源营养的时期,包括两个分期: 3、稚鱼期 为鱼体形态结构迅速发育的时期。自鳍的发育完毕起,至鳞被发育完成为止。通常是指孵出不超过一个月的鱼体。 4、幼鱼期 从前期结束,到具有一定的斑纹色彩,外形和成鱼相似为止。通常是指未达性成熟的当年鱼。 5、成鱼期 自性成熟起,鱼体己具备生殖能力,在每年的一定季节进行生殖活动。不少种类具有第二性征。 6、衰老期 进入此期的标志是性机能衰退,生殖力显著降低,长度生长极为缓慢。 二、 鱼类的生长特性 鱼类的生长特性主要有遗传性、阶段性、延续性、 周期性、性别差异等。 1、鱼类生长的阶段性? 通常鱼类一生的生长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 (1)性成熟之前——是生长的旺盛阶段,此时性腺尚未大规模地发育,取得的营养除维持代谢的消耗之外,大多用于生长,? 因而此阶段的生长最快。例如鲢从孵出至2龄,体长增长迅速,至3龄时体重增加显著。? (2)性成熟后——进入生长的稳定阶段。此阶段鱼体性腺大规模发育,所摄取的大部分营养用于性腺的发育。 (3)衰老阶段——此时对所摄取的营养,吸收和利用率都很低,在生殖机能衰退的同时,体长和体重的增长都极差 2、生长的季节性 (1)一方面是气候的季节变化对于生长的影响。一般春夏季生长快,秋冬季生长慢。 (2)另一方面,当鱼类进入性成熟阶段,生理活动因性周期的变化而周期变动。 3、生长的区域性 同种鱼生活在不同经纬地区,生长速度不同,一般说,南方比北方生长快。大水域比小水域生长快。 4、鱼类生长的性别差异 一般雄鱼比雌鱼性成熟早,因而生长速度提前减慢,所以雄鱼个体通常比雌鱼要小些。也有少数鱼类雄鱼比雌鱼生长快。如尼罗罗非鱼,由于雌鱼具有口腔护卵的习性,所以雌鱼的生长比雄鱼差,同龄个体雌鱼小。 例如湖口地区青鱼1—6龄雌、雄鱼的平均体长存在明显的差别。 湖口地区青鱼雌雄鱼体长对比(单位: cm) 年龄 雌鱼 雄鱼 1 33.1 32.1 2 58.2 55.5 3 77.8 73.1 4 91.0 84.7 5 98.6 92.3 6 104.6 94.9 ◆ 5、鱼类生长的遗传性 * 鱼类个体的大小、生长速度以及一生中生长速度的变化特点,由不同种类或亚种或品种的遗传特性所决定。 最大个体鲸鲨可以长到20—25m,重达8700kg 最小个体鰕虎鱼,长度只有 7.5—11.5mm。 从俄罗斯闪光鲟不同种群的生长状况,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生长的显著差别(如下表)。在选择增养殖对象时,生长的遗传特性是首要的因素。 种群 平均 最大 叉长 年龄 叉长 年龄 北里海群 114 9 107 24 库林撕克群 102 12 200 31 顿河群 122 8 180 18 库班河群 98 6 167 16 闪光鲟不同种群的生长状况( 单位:cm,年) 三、影响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