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七章 通讯.ppt

发布:2017-02-14约4.16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七章 通讯 第一节 通讯的含义与特点 一、什么是通讯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调动多种表达手段,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以及其他有社会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常被人称为“报纸的明珠”。“通讯”一词本身就是体现出信息的传递和交换的意思,它是人际之间联系交往的普遍手段之一。我国古代的书信,官府邸报,军情文书等就属于广义通讯的范畴,而以书面文字报道异地他国的事件、风物人情的通讯,则发达于近代,并逐渐为报刊所采用,成为一种固定的常用新闻文体。 中国较早的通讯: 1878年李圭《新大陆游记》。尔后,直接以新闻通讯反映时事变动,则始于五四时期,如亿万在《每周评论》上发表的《一周中北京公民的大活动》,当时一些知名作家也以通讯形式写作散文,如朱自清的《欧游杂记》,谢冰心的《寄小读者》,发表时均标明“通讯之 X ” 。 外国较早的通讯: 海涅1826年写的《哈尔茨山游记》,恩格斯1839年写的《乌培河谷来信》。通讯文体由近代旅行家、作家、新闻记者共同丰富发展起来的一种时兴文体。它是以目睹耳闻的亲身经历写出的报道实录,同消息相比,它由于反映社会事件,报道视角宽阔,内容丰富,可以不受篇幅的限制,可以有较多文采,可以带作者感情,表达作者的观点,能给人以亲切感受,扩大人们的社会视野,所以,它能为广大读者所接受,成为报刊上同消息并立的文体,发挥着有效的作用。 A 消息、B通讯 、C 散文三者之间 异同比较: AB共同点与不同点: 1同属于新闻体裁、新闻真实、讲时效;2外部形式上消息短、通讯长;3消息以叙述为主,通讯可调动多种表达方式。 BC 共同点与不同点: 1可以调动叙述之外多种方式;2通讯讲新闻真实,散文是文学作品,讲艺术真实。 第二节 通讯的分类:人物通讯 (1)樊云芳、丁炳昌:《追求——记社会主义实干家,优秀知识分子栾弗》,《光明日报》1981.3.26 (2)王晨、舒英才《新一代理想之歌——记当代优秀的大学生张华》、《光明日报》1982年10月20日 (3)穆青、陆拂为、廖由滨《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人民日报》1978.3.14 (4)穆青、冯健、周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人民日报》1966年2月7日(该文与《谁是最可爱的人》同被称为时代的镜子和时代的号角); (5)穆青、陆拂为:《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重访宁陵县长年累月与风沙搏斗的植树老人潘从正》《人民日报》1979年,4月15日 (6)辽宁省《共产党员》杂志记者:《要为真理而斗争——优秀共产党张志新同林彪“四人帮”进行斗争的事迹》《人民日报》1979年5月25日 第二节 通讯的分类:事件通讯 (1)《张华赞歌的续篇》《光明日报》1983.11.9 报道张华的母校第四军医大学学员在华山抢救遇险群众的事迹. 2)《洪泽湖不会忘记》《新华日报》1991.7.25 报道山洪暴发,险象环生后,淮阴120万干部保卫洪泽湖大决战的动人场面 (3)历史,将会铭记这一刻——中英两国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纪实 报道1997年7月1日零点发生在香港会展中心的事件 第二节 通讯的分类:工作通讯 (1)《从“模式”还是多些好——对沿海农村经济考察的思考》 《文汇报》1986.9.18 (2)《“凤凰”“永久”为何难以大增产》《文汇报》1981.7.23 (3)《关于物价的通讯》刊载报刊不详,新华社1988.1.12 (4)《中国质量的一座丰碑》《新民晚报》1993.9.22 第二节 通讯的分类:概貌通讯 (1)《新风吹暖佳木斯》《中国青年报》1982.3.13 (2)《拉萨的夜市》1985.12.12 香港《中报》 (3)《温州风情画》《人民日报》记者孟晓云写一组六篇通讯: 1、《观念篇》、《人民日报》(海外版)1986。10。24 2、《市场》《人民日报》(海外版)1986.10.25 3、《大户心态篇》(海外版)1986.10.28 4、《干部篇》(海外版)1986.11.1 5、《青年篇》(海外版)1986.11.5 6、《妇女篇》(海外版)1986.11.7 第二节 通讯的分类:小通讯 1.《龙岩矿工的婚事》新华社1982.1.20 2.《买缸记》《河南日报》1981.12.31 3.《他们为何争黄牌》《辽宁日报》1987.5.12 4.陈芸《商业部长买鞋上当记》1990.9.11日《通讯选》P.453 第三节 通讯的写作:提炼主题 (1)注意当代意识,表现时代特征 善于从事件材料中发掘人物,事件的“闪光点”,充分体现其所处时代的进步精神,同时还必须清楚群众所关心和希望解决的问题。 例《祖国,您的儿女回来了》(它记述了青年博士研究员欧阳本伟和助理研究员李镜连,在祖国建设四化,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感召下,毅然回国的过程,生动地表面了侨胞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