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观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观察
曹永安
(原阳县中医院内科 河南 新乡 453500)
【摘要】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4月本院6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方法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SBP、DBP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BP、DBP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取中医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高血压;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320-01
相关文献报道[1]称:近年来,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部分糖尿病患者还合并高血压,从而在两病联合作用下,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此次重点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入选的6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均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讲严重心、肝、肾及其他合并症者逐一排除[2]。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跨度为33岁到76岁,中位年龄(51.8plusmn;2.3)岁。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上述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治疗,主要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同时给予二甲双胍等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中医方法治疗,中药方剂基础方药包括:女贞子、泽泻,各30克;葛根、苍术,各12克;山茱萸、泽兰,各15克;黄连、五味子,各3克;知母10克、麦冬9克、紫草5克。
在基础方药的基础上,以患者具体病情为依据,若为气阴两虚型,可加丹参、桃仁、生黄芪、玄参、西洋参及红花,均适量给予;若为痰湿中阻型或浊阴不降型,可适当添加车前子、半夏、茯苓及泽泻。上述方药均在合理调配的情况下,行水煎服500毫升,持续约0.5h取300毫升药汁,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1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估。
1.3 判定标准
两组判定指标包括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以患者病情及血压改善情况对其疗效进行判定,分为三个等级:①显效:病情改善显著,SBP下降>30mmHg,DBP下降>20mmHg,血压控制在<130/85mmHg范围内[3];②有效:病情有所好转,SBP下降控制在15到30mmHg之间,DBP下降控制在10到20mmHg之间;③无效:均达不到以上标准,病情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ntimes;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chi;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前,对照组SBP为(160.8plusmn;12.6)mmHg、DBP为(102.4plusmn;7.8)mmHg,治疗后SBP为(141.9plusmn;9.8)mmHg、DBP为(87.2plusmn;6.5)mmHg。
治疗前,观察组SBP为(161.6plusmn;12.8)mmHg、DBP为(101.6plusmn;7.2)mmHg,治疗后SBP为(122.3plusmn;9.2)mmHg、DBP为(72.2plusmn;7.1)mmHg。
由此表明:治疗前,两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BP、DBP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经积极治疗,观察组34例患者中,显效2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34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9.4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3.讨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在临床中并非少见,之所以部分糖尿病患者会合并高血压疾病,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饮食不具规律性、应激情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