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中医治疗临床分析.doc

发布:2018-01-28约2.7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中医治疗临床分析 海林市中医院 黑龙江省 157199 摘要:目的 观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二甲双胍片、施慧达口服治疗,同时辅以规律运动和健康饮食;治疗组患者在实施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同时,将患者分为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和痰浊阻络型三种证型,分别予以对症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2.9%,两组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 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且治疗安全可靠,患者耐受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病;中医药治疗;辨证论治 高血压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临床并发症,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而导致,属于糖尿病全身性血管病变之一。临床数据显示,相比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且随着患者年龄、体重及病程的增加而不断上升。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的患者在临床属于较高危的危险分层[1]。我院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对4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80例于我院门诊就诊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及高血压病的中西医诊断标准。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治疗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9-77岁,平均年龄(56.4plusmn;12.2)岁;病程最短11个月,最长17年,平均病程(6.2plusmn;4.4)年;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8.7plusmn;11.4)岁;病程最短10月个月,最长16年,平均病程(5.4plusmn;3.8)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性不大(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二甲双胍片口服治疗0.5g/次,3次/d;施慧达口服治疗,2.5mg/次,1次/d;同时辅以规律运动和健康饮食。治疗组患者在实施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同时,加用中医辨证治疗,笔者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将患者分为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和痰浊阻络型三种证型,分别予以对症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如下: 1.2.1 肝肾阴虚型(10例)患者眩晕头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手足心热、面部潮红、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治宜补肾滋阴、平肝潜阳;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物组成:天麻12g、钩藤30g(后下)、葛根20g、石决明20g、菊花14g、生地24g、怀牛膝24g、桑寄生2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白芍12g、黄芩12g;随症加减:面红目赤、小便黄赤者加龙胆草、茵陈;大便干结者加玄参、决明子;口干欲饮者加石斛、花粉。 1.2.2 阴阳两虚型(18例)患者头晕耳鸣、视物模糊、腰膝酸软、四肢不温、夜尿频多,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治宜阴阳双补;方用左归丸合右归丸加减;药物组成:熟地黄30g、山药12g、山萸肉12g、怀牛膝24g、杜仲20g、淫阳藿24g、枸杞子14g、桑寄生24g、黄精24g;随症加减:阴虚内热者加黄柏、知母;肾阴虚偏著者加墨旱莲、女贞子;肾阳虚偏著者加肉苁蓉、巴戟天;腰背冷痛者加熟附子。 1.2.3 痰浊阻络型(12例)患者头昏项沉、口角流涎、咳唾清稀、脘腹痞满,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治宜渗湿健脾、化痰祛浊;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和六君子汤加减;药物组成:天麻12g、决明子20g、白术14g、茯苓20g、党参12g、半夏9g、陈皮12g、胆南星12g、生山楂12g;随症加减:乏力气短者加黄芪;食欲不振者加砂仁、薏苡仁;痰浊郁而化热,心烦口苦者加芦根、黄连;四肢沉重,小便量少者加泽泻、车前子;伴有瘀血症状者加鸡血藤、益母草。上方予水500ml,煎服25min,取汁300ml,分2次温服,每日1剂。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本次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如下: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改善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下降90%以上;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改改善明显,症候积分下降70%-9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改有所改善,症候积分下降30%-69%;无效: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或加重,症候积分下降低于30%。 2 结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