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观察.doc

发布:2018-01-29约2.5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贵州省都匀经济开发区大坪镇卫生院 陈守东 558000   [摘要]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5例,随机分为2组:单药治疗组43例,联合治疗组42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血脂及血糖变化情况。结果: 降压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lt;0.05),联合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79.03%,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的50.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lt;0.05),且治疗后FBG和TG与单药治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 应用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降压效果满意,达标率高,在降压的同时还能明显改善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CRP和减轻肾功能损害,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替米沙坦;氨氯地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且二者合并存在比例也在增加,有关研究表明,糖尿病一旦合并高血压病,其对心、脑、肾的损害程度远远大于单纯性高血压或单纯性糖尿病,有效降低血压以及强制性控制血糖可降低病死率。[1]本文旨在观察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社区医院综合门诊部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5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女39例,年龄48~81岁,平均(59.2plusmn;10.5)岁;合并病程2~8.5年,平均(5.2plusmn;1.5)年;平均血压(159.2plusmn;10.8)mmHg/(99.2plusmn;6.8)mmHg。随机随机分为2组:单药治疗组43例,联合治疗组4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血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在2周内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药物洗脱阶段,逐渐减量至停止使用当前降压药物。按照原治疗方案进行降糖治疗,控制血糖,在此基础上,单药治疗组给予氨氯地平5mg,每日一次;联合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片40mg、氨氯地平2.5mg,每日一次。进行为期4个月的治疗。   1.3降压疗效观察   显效:DBP下降至少10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至少20mmHg;有效:DBP下降10mmHg以下但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10~19mmHg,或SBP下降30mmHg以上;无效:血压下降为达到有效标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数据以均数plusmn;标准差(Xplusmn;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检验标准alpha;=0.05。   2 结果   2.1降压疗效   治疗4个月后,联合治疗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单药治疗组(Plt;0.05)。   2.2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降压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lt;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   2.3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及炎症指标变化情况   两组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水平有所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gt;0.05)。两组治疗后FBG、LDL-C、TG、hs-CRP较治疗前下降,但联合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且FBG、TG与单药治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3 结论   糖尿病和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据相关数据统计,糖尿病患者中约有50%~70%合并有高血压,对于此类患者,其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至少增加2倍,死亡率增加7.2倍。有效降低血压以及强制性控制血糖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目前,联合应用降压药已成为降压治疗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的最为重要的手段,主要是利用两种不同妖狐的互补性在互相抵消或减轻不良反应的同时,达到协同降压的目的。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药物中,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为首选药物。已有研究表明,应用ARB治疗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比应用ACEI要强。替米沙坦是一种新型ARB,具有抗炎、抗氧化及保护内皮等多重作用,在降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