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教育,希冀乘着帆船起航》修改版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和孩子们一起读一本书
——读《教育,希冀乘着帆船起航》有感
岩汪湖中心学校 曾令康 电话“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且是高于一切艺术之上的艺术……”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封面语时,便直接很激动地将其?从书架里拔了出来。这样一句关于教育的话,深深的吸引了我这一个初上讲台的教育者。
一本好书乃是良师益友,带回学校每天品读着他——《教育,希冀乘着帆船起航》;教育不是简单的课堂,不是简单的几次考试;而是需要老师和父母付出成倍的努力,用心去对待才能做好的。每当我遇到好的故事,美的文字,都喜欢跟孩子们一起分享,这本书同样如是。下面我就根据书前关于对教育诠释的一段话来谈我和孩子们一起读这本书的经过和感悟。
“教育有规律,有规则。但不要以为掌握了规则就懂得了教育艺术。规则是有限的,艺术是无穷的。教育是随机应变的艺术,因为教育的对象千差万别。”
看似比较深奥的一句话,却也十分贴近我们的实际教学。学校总会有班纪校规,古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之前也总是遵循着这句话去教导孩子们(看到学生们那一张张活泼可爱的面孔,PS:我经常管他们叫孩子)。上课一定要严格遵守纪律,从打铃开始就要安安静静,端正地坐在教室里面,认真听课。有一次,伴随着铃声的响起,孩子们陆续走入教室,很多还满头大汗,一看就知道上节是体育课。对于体育运动,这帮初三的小伙子们总是全身心投入,搞得热火朝天,毕竟初三学习压力比较重,难得有机会放松下。看到讲台下的场景,我本来准备大声严肃地喊“上课!”却又打住了,孩子们这个身体状态,这个心理精神状况,能够突然从剧烈的体育运动转入到物理知识学习的课堂吗?上课纪律是“死”的,但是教学确是灵活的。我一改严肃的表情,面带微笑:“今天咱们先不上课,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讲故事的时候好好休息,把呼吸调整好;上物理课啦,要把在操场飞奔的玩心收回来啦!”孩子们很意外,也十分放松,都把目光投向了讲台。正好把之前在书本上看到的故事——《睡屋顶的美国校长》——讲给孩子们听。故事大致内容是,一个校长跟学生们打赌,如果学生能在1个月内读完1万册图书,校长就受罚睡屋顶。而该校学生做到了,结果就是校长开开心心的在屋顶睡了一个晚上。听完故事,很多孩子半信半疑;然后我又开个玩笑:我们吃饭是规定要站着吃还是坐着吃呢?或者是用筷子还是勺子?下面响起了议论声,我总结道“只要是喜欢饭菜,能够吃饱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工作也好,学习也好,很多时候不要受太多的拘束;只要是能够帮助我们学习的方法都可以拿来用,只要是对你将来有用的知识都可以去学习……几分钟下来,孩子们的呼吸平静多了,然后我再正式走入课堂教学。那节课的教学效果出乎我意料的好。当然还是偶尔有学生做做小动作,或者偷偷喝点水等等,但是只要他们的眼睛在盯着黑板,小脑袋在思考?,我就觉得十分开心——因为在课堂上,我在传授知识,他在学习吸收,何必去计较太多条条框框呢!
“教育是捕捉细节的艺术,因为每一个细节里都闪着孩子们的灵光。”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那么这些决定成败的细节是如何形成的呢,天生的,还是一时的注意?细节应该从小做起,在现实生活中多留意。在教学中,孩子们经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时常惹老师生气或是伤心。但换个角度来思考,如果孩子们都不犯错,那么为什么还要送到学校来进行培养塑造?所以我们要正视他们所犯的种种错误,而且在去发现他们错误的时候留心注意他们的一些细节,然后对症下药,引导其向好的方向改正。
有一节晚自习,学习任务布置好了。有些学生却在那里嬉闹,我突然联想到了书上的这样一个故事“我想当建筑师”——讲的是,一个调皮的学生上课爱做小动作,每次老师都惩罚他说“去教室角落罚站”。有一次老师问他,你的理想是什么,这个调皮学生却很明确地回答“我要当建筑师”,老师很疑惑,这样一个平时不爱学习,只会捣蛋的学生怎么会有这样一个理想呢?只听那学生继续答道“我当了建筑师以后,我就把教室设计成圆形的,这样就没有角落啦!老师就不能让我罚站在角落了……”当然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把那个调皮孩子最后的回答告诉孩子们,而是留给了他们1分钟去思考这个问题。然后保持微笑,倾听他们下面的种种议论。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有的说他爸爸是建筑师;有的说他小时候就喜欢玩泥巴堆房子;有的说他当了建筑师就比老师厉害了……云云,各种答案非常有意思。在他们讨论完之后,我公布了答案,开始教室里一顿,鸦雀无声,然后就是满堂的笑声。接着我话锋一转:好,回到正题,刚才我给大家布置好了任务,有些同学很认真,有些同学却在尽情地自由发挥。某某同学,在书本专心练字——当然,有练字的好习惯是对的。老师也很支持,但是这是物理晚自习,白天我们学习了新的知识,现在趁热打铁,是你们最好的复习巩固的时间。我们应该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