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新)同步教学设计: 第3单元 第5课《昌盛的秦汉文化》.docx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新)同步教学设计:第3单元第5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以《昌盛的秦汉文化》为主题,围绕课本内容,通过历史事件、文化成就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文化特色和影响。设计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对秦汉时期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掌握不深。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历史文化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兴趣,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通过故事和实例来理解历史,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喜欢通过图表和数据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对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可能感到困惑,对抽象的历史概念理解困难。此外,由于秦汉文化涉及多个领域,学生可能在理解和记忆文化成就时遇到困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历史图片、视频资料
-课程平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秦汉时期的历史文献、文化遗址图片库
-教学手段:历史地图、时间轴、角色扮演活动、小组讨论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
-利用多媒体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简要介绍其历史背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秦始皇是谁?他有哪些伟大的成就?”
-引导学生思考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授
详细内容:
(1)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
-通过历史地图和时间轴,展示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等。
-引导学生分析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讲解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如皇帝制度、郡县制等。
-通过实例分析,如秦始皇的中央集权改革、汉武帝的大一统政策等。
(3)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介绍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以秦始皇陵兵马俑、汉赋、汉代画像石等为例,展示秦汉文化的独特魅力。
3.实践活动
详细内容:
(1)角色扮演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秦汉时期的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制作历史地图
-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绘制秦汉时期的历史地图,标注重要城市、政治中心等。
-通过制作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知识。
(3)撰写历史小论文
-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秦汉时期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撰写一篇小论文。
-通过撰写论文,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和写作能力。
4.学生小组讨论
方面内容举例回答:
(1)关于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
-学生A: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分裂走向统一。
-学生B: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关于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学生C:秦始皇的中央集权改革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学生D:汉武帝的大一统政策使得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3)关于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学生E: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学生F: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展示了古代中国的精湛技艺。
5.总结回顾
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重点强调了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秦汉文化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和研究秦汉时期的历史,培养对历史的热爱和责任感。
用时:45分钟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等篇章,让学生深入了解秦朝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汉书》中的《艺文志》、《地理志》等,介绍汉代的文化成就和地理分布。
-《后汉书》中的《光武帝纪》、《班超传》等,探讨东汉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变迁。
-《中国古代建筑》一书,了解秦汉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技术特点。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一书,研究秦汉时期的书法成就和影响。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选取一个感兴趣的秦汉时期的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深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博物馆等资源,了解秦汉时期的考古发现,如马王堆汉墓、秦始皇陵等。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如秦始皇陵兵马俑、汉长安城遗址等,亲身体验历史文化的魅力。
-利用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