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管理学第二章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结构框图
管理组织
一般管理
科学管理
人性假设
需求层次
人际关系
管理过程
经验理论
权变理论
社会系统
系统管理
管理决策
管理科学
学习目标
(拓展)了解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掌握泰勒(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掌握霍桑实验及行为管理理论
了解法约尔及韦伯的管理理论
了解几种主要的现代管理思想及理论发展
第一节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实践
工程管理:长城、大运河、都江堰等
组织管理:中央集权统治
质量管理:赵州桥、景德镇瓷器
人力资源管理:科举制(选拔人才)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流派——(P27)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1、儒家思想:中国主流文化
代表人物:孔子(“仁”)、
孟子(“义”;性善论)、荀子(“礼”;性恶论)
“修己安人”、“举贤任能”、“任而能信”;“中庸”
儒家思想+西方管理=现代企业文化(亚洲)
在日本、韩国、新加坡广为流传
2、道家思想
代表人物:老子
“无为而治”
3、墨家思想
代表人物: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
(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 )
4、法家思想
代表人物:韩非子、吴起、商鞅
“法”、 “术” 、“势”
5、兵家思想
代表人物:孙子
《孙子兵法》中包含大量的谋略和用人之道
未战庙算(经营谋略)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上兵伐谋(企业竞争战略)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因敌制胜,践墨随敌(博弈战略)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致人而不至于人(先人一步)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至于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信息化战略管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二、国外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思想(P28)
1)亚当·斯密 的管理思想
亚当·斯密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贡献是他的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分工观点。
亚当·斯密的另一个贡献是他的经济人观点。 (——人追求的完全是个人经济利益,社会利益是以个人利益为立足点的)
2)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
3)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4)罗伯特·欧文 的人事制度
5)查尔斯·巴贝奇的作业研究与报酬制度
6)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
7)哈尔西的奖金方案
第二节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演进
一、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P31-34)
泰罗,美国人。考入哈佛大学法学院,因眼疾辍学。22岁进入米德维尔钢铁公司,6年间从学徒升为工程师。1915年,泰罗因病去世,墓碑上写着“科学管理之父”。他的主要代表作是《科学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提高劳动效率
1、工作定额原理
泰罗认为,要提高效率,就必须制定出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工时和动作研究。
2、挑选并培训“第一流的工人”
3、标准化原理
工作定额的制定实际上也是工作时间、操作方法和使用工具的标准化。
关于标准化的著名实验:
4、差别计件工资制
没有完成定额,按低工资率付酬,为正常工资率的80%。超额完成了定额,则按高工资率付酬,按正常工资率的125%付酬。
如:每件工资一元,日工作定额20件
19×0.8=15.2
22×1.25=27.5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实行职能工长制
6、例外原则
企业的全部管理事项分为常规事项和非常规事项。
高层管理人员应集中精力处理非常规事项,以及事关全局的重大事项。
7、心理革命
“双方都不把盈余的分配看成头等大事,而把注意力转移到增加盈余的量上来,直到盈余大到这样的程度,以至不必为如何分配而进行争吵。他们共同努力所创造的盈余,足够给工人大量增加工资,并同样给雇主大量增加利润。”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P34-36)
法约尔,法国人。《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是其代表作。 “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30年的经理职务使其研究问题的视角不同于泰罗,是以比较整体的角度自上而下考察管理实践。
1、对“经营”和“管理”加以区分
2、管理的五项职能
法约尔是第一次提出管理职能的管理学家。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管理的十四项原则(P35)
思考:
权力和责任不对等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指挥不统一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完全遵循14条原则,组织就一定会成功吗?
假设其中有1条原则不遵循,则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