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讲课.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五、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权变管理理论就是考虑到有关环境的变数同相应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使采用的管理观念和技术能有效地达到目标。 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这是权变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 谢 谢! 第三讲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二、国外管理理论的发展 三、传统的管理学派 四、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五、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儒家管理思想—孔子 管理手段:“为政以德” 管理途径:“内圣外王”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道家管理思想—老子 “道法自然”,“无为而不为”的柔性管理;注重对管理规律的认识。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法家管理思想—管仲、商鞅、韩非子 强调法治,他律,即法律的强制作用, 主张时时事事都必须严格遵循既定的法令、规则,不能依赖管理者的主观判断或个人好恶; “徒法不足以自行”,仅有管理制度,没有强力、灵活的推行措施,也不行;所以管理权威和管理技巧是必须的。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墨家管理思想—墨子 强调“兼爱”,“尚贤、尚同”,“贵义”; 兼爱是墨家管理思想的伦理基础--平等的无差别的爱; 尚贤、尚同是其管理原则与方法---人尽其才,让平民百姓中的贤良之士参与管理国家和治理社会 ; 贵义则是管理思想的最高目标。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孙子的思想在《孙子兵法》中,孙子着重指出了战略谋划的重要性; 强调事前必须周密分析条件,五事: 所谓“五事”,就是“道”、“天”、“地”、“将”、“法”,孙子认为这是经天纬地、决定战争全局的五大战略要素; “道”,就相当于管理目标,“天”和“地”相当于时机和环境,“将”指有能力的管理者,“法”则相当于制度、纪律、组织。“法”即是经营学中的经营管理能力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七计”是孙子用来进行战争力量对比的七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即: “主孰有道? 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 赏罚孰明?” 二、国外管理理论的发展 1、国外早期管理思想的发展 (1)早期管理活动或实践阶段 ----指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这一历史阶段 (2)早期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 ----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3)管理理论形成阶段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直到现在 二、国外管理理论的发展 (1)早期管理活动或实践阶段 管理的活动或实践自古以来就存在,它是随人类集体协作、共同劳动而产生的。 有关管理思想的最早记载,是《圣经》中的一个例子。我国古代典籍中也有不少有关管理思想的记载。 在中世纪,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都有很大发展。 二、国外管理理论的发展 (2)早期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 有关管理职能、原则方面 这方面的学说散见于当时经济学家的一些著作。 大体上说来,所涉及的管理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关于工商关系。 关于分工的意义及其必然性。包括劳动的地域分工、劳动的组织分工、劳动的职业分工。 关于劳动效率与工资的关系。所谓“劳动效率递减等级论”。 关于管理的职能。 二、国外管理理论的发展 (3)管理理论形成阶段 “管理运动”(其主要组成部分就是“科学管理”)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一个过程,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大体上有四五十年的时间。 二、国外管理理论的发展 管理理论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工业革命以后,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所发生的变化和发展,以及组织规模的扩大和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文化当中出现的新概念,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推动力,促使人们重视管理。 当时经营管理仍是以传统的手工业方式为特点,使得美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中的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国内外经济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 二、国外管理理论的发展 管理运动的“三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是1911年东方铁路公司提高票价的意见听证会和1912年美国国会为泰罗举行的听证会 二、国外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二次高潮是192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改组 第三次高潮是1924—1932年梅约在美国西屋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 三、传统的管理学派 (一)科学管理学派 1、泰罗 理论的形成: 米德瓦尔钢铁厂 伯利恒钢铁公司 (“搬运生铁快试验”、“铁锹试验”) 1911 《科学管理原理》 三、传统的管理学派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主张: (1)、合理确定工作定额 (2)、“一流的员工” (3)、标准化的操作方法 (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 (5)、用标准方法对员工进行培训 (6)、计划与执行职能分开 (7)、“例外性原则” 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