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镜头组接原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镜头组接原则与技巧 第一节 镜头之间的连接关系 (一)镜头转换应符合生活逻辑:所谓生活的逻辑,就是指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规律,任何事物的生成与发展都有其自身逻辑。一个人取出笔墨、展铺画纸、提笔作画、加盖印章,这是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 把动作或事件发展过程,通过镜头组接清楚地反映在屏幕上,是电视编辑最基础的工作。由于电视屏幕上,现实素材进行了重新组合,时间空间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所以,编辑在剪辑每一个镜头、安排镜头顺序、考虑剪接点位置时,都应该自问:这是否符合现实感受? 实例:电影《黑三角》 (二)镜头转换应该符合观众的思维逻辑 作为电视编辑,应该牢记,了解画面内容、了解事件的环境与进程是观众欣赏的最基础心理要求,观众完全是通过镜头的相互关联来建立对事物的认识的。镜头转换应该顺应观众的观赏心理需求。在镜头剪辑过程中,编者应该时时跳出自我认识的框框,以旁观者的姿态来审视镜头的组合关系,检验艺术表达的实际效果。 所谓连续构成是指用相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顺畅地表现同一个主体的动作或事物发展的流程。 所谓对列构成的意思是相连镜头表现不同的主体时,由于画面上的主体在变化,所以相连镜头之间往往被视为存在着呼应、对比等某种逻辑关系,并且因此创造性地揭示出一种新的含义或者发展出新的情绪效果,这就是镜头的对列作用。相连镜头通常存在以下几种关系:1、因果关系、2、呼应关系、3、平行关系、4、烘托关系、5、冲突(对比)关系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的,这里只是分析了一些常见的关系及镜头运用,目的是想强调在镜头关系的处理上,只有将所欲表现内容的发展脉络和叙述目的了然于胸,镜头说话才可能清楚合理,在此基础上,剪接点的准确把握、造型的艺术运用才可能有意义。 三、剪接点的选择 一、叙事剪接点 以观众看清画面内容,或者解说词叙事,或者情节发展所需的时间长度为依据,这是电视节目中最基础的剪接依据。 二、动作剪接点 以画面的运动过程(包括人物动作、摄像机运动、景物活动等)为依据,结合实际生活规律的发展来连接镜头,目的使内容和主体动作的衔接转换自然流畅,它是构成电视片外部结构连贯的重要因素。动作剪辑固然也是为清楚叙事服务,不过,它更着眼于镜头外部动作的连贯。 三、情绪剪接点 以心理活动和内在的情绪起伏为依据,结合镜头的造型特点来连接镜头,目的是激发情绪表现。 四、节奏剪接点 根据运动、情绪、事物发展过程的节奏为依据,结合镜头造型特征,用比较的方式来处理镜头的长度和衔接位置,也就是,通过镜头连接点的处理来体现快慢动静的对比,它重视的是镜头内部运动与外部动作形态的吻合。 五、声音剪接点 以声音因素(解说词、对白、音乐、音响等)为基础,根据内容要求和声画有机关系来处理镜头的衔接,也就是指上下镜头中声音的连接点。 第二节 画面时间与空间的组接 (一)无限与有限的结合 电视时空的无限是指电视在艺术表现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拥有无限的伸缩自由。 电视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叙述故事,即受作品的播映时间和屏幕画框的限制。 电视在叙述故事、表现领域等内容上是无限的,但在具体表现形式上是有限的。 (二)主观与客观的交织 电视编辑创作的时空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体现着导演剪辑的主观意图,观众只能看到导演安排给他们看到东西。体现了时空表现的主观思维倾向,然而,任何影视作品的主观表现都必须建立在客观理解和认可的基础上,都以符合观众的思维线为依托。 (三)多样与统一的融合 电视编辑可以创造各种的时间与空间。但多样的电视时空必须与剧情高度统一,与生活逻辑统一,与剧中人的思想、情绪统一。 二、影视的时空结构 影视的时空结构是影视艺术故事情节的结构。一部影视片以什么方式来叙述故事,就有什么样的时空结构。有顺叙式结构,有倒叙式结构,有交叉式结构。比如…… 影视的时空结构也是影视片镜头组接的结构。镜头的剪辑、时空结构的把握和处理,它关系着影视片的故事结构和时空结构的合理性,同时也是科学叙述故事情节进展的基础。 电影自从有了动作的分解与组合以来,时空问题一直是影视剪辑的一个重要因素。一部影片的结构有时空问题,一个段落的构成有时空问题,一个场景的转换有时空问题,一个镜头的组接同样存在着时空问题。 (一)不同性质的时间形式 1、播映时间 2、叙述时间 叙述时间是银幕上表现事物的时间,是一种艺术化的时间形态,即蒙太奇时间。叙述时间是电视叙事构筑情节的时间,是对现实时间的加工和变形,甚至是逆转、扩展、省略或超越。 3、心理时间是指播映时间和叙述时间综合作用于观众心理所造成的独特的时间感,是一种主观的时间形态。 (二)电视的时间形态 1、时间的延伸 2、时间的压缩影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