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常用抗菌药物与应用注意事项.ppt

发布:2019-09-24约3.28万字共14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亚胺培南:膜孔蛋白缺失 美罗培南:外排 * * 恶性大疱性多形红斑  又称斯蒂劳斯——约翰逊(Stevens-Jonnson)综合征。为一种严重的药疹、红斑性大疱广泛散布,口腔、眼部及咽部等处粘膜糜烂,唇红缘溃烂结痂。同时病人有高烧、头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病程4周左右,在未用激素以前,其死亡率曾达30%。虽为药疹中出现的皮损,但在许多的病例中没有任何服药史,说明本型中只有一部分与药物反应有关。有的病人还可由“败血症”引起,值得注意。 * SJS:重症多型红斑 * 恶性大疱性多形红斑, 多形红斑又称Stevens—Johnson综合征 * 抗生素腹泻在临床上很常见,老年人容易发生,引起抗生素腹泻的药物主要是广谱青霉素或加酶抑制剂、第三代及第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如泰能、舒谱深、特治星等)。 建议:口服甲硝唑,效果不好时换成万古霉素口服。由于此例病情很重,直接采用了万古霉素口服,腹泻逐渐好转。 * 病因: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二、先驱症状:畏寒、全身不适、高热,39~40℃   三、好发部位:小腿、颜面部。   四、皮损特点:鲜红色水肿斑,表面紧张发亮,边界较清楚,严重者可发生水疱 Fig1。   五、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   六、自觉症状:压痛明显,局部皮温高   七、预后:复发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肿,下肢反复发作可导致象皮肿。   八、实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白细胞增高   〖鉴别诊断〗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癣菌疹 *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案例1 一老年女性,因“泌尿系感染,2型糖尿病”入院。患者入院后,除了给予补液、胰岛素纠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控制血糖外,给予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抗感染治疗。但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的第4天开始出现严重的腹泻。 分析? 哪些药物更易引起? 处理? 案例2 76老年,女性,因腿部肿疼,来院就诊,诊断为丹毒。 治疗: 生理盐水 250ml 左克 0.3 妥苏(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0.5(250ml) ×4 qd  社区医疗服务站: 开始滴左克约5分钟,患者感觉胸闷,呼吸困难,值班护士换上妥苏,病人状态更加严重,护叫医师给予抢救的同时(Dex、肾上腺素、氨茶碱、多巴胺等药物),打120,去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 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或粘膜破伤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丹毒 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复发作,称复发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肿。 丹毒的典型病理变化是真皮高度水肿,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真皮中有广泛的脓性白细胞浸润,可深达皮下组织。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中白细胞增高,可诊断为丹毒。但应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鉴别。 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外界刺激物的病史,无全身症状,有瘙痒; 蜂窝织炎为境界不清的弥漫性浸润潮红,显著凹陷性水肿,不软化破溃,愈后结疤。 丹毒 案例 患者告医院: 剂量过大(对于老年人) 所开的两个药不能连续滴注 五、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 “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手术感染的指导意见” 38号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有关问题的通知 成立“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 成立“卫生部细菌耐药情况监测网” 成立“山东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 住院患者、手术患者,甲状腺、乳腺、腹外疝手术患者 OTC用药的管理 指南:Guideline 对非医学领域的抗生素及应用进行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治疗 预防 特殊病理、生理患者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分级管理: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