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于.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第二十九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是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的病原体。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AIDS至2000年底止,HIV实际感染者已超过60万人,今年上半年的感染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67.4%,我国HIV感染已进入快速增长期。防治艾滋病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期。 本课主要从微生物学角度,重点阐述HIV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等问题,为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AIDS典定基础。 第二十九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一、生物学性状 (一)HIV形态与结构 HIV具有包膜,球形,直径为100—120nm;核心为两条单股正链RNA病毒。 HIV电镜照片,表面为包膜糖蛋白(gp120)剌突. 一、生物学性状 (一)HIV形态与结构 RNA P7 (核衣壳蛋白) 整合酶 蛋白酶 脂蛋白包膜 逆转录酶 细胞膜HLA抗原 (包膜表面剌突) gP120 gP41 包膜糖蛋白 (跨膜蛋白) (内膜蛋白) P17 P24(衣壳蛋白) (二)、病毒抵抗力 56℃30min 室温 7天 70%乙醇0.2%次氯酸钠0.1%漂白粉0.3%H2O20.5%来苏均可在5min内 灭活 二、致病性 1、传染源和传播方式 传 播方式 病毒存在的部位 传 染 源 HIV无症 状携带者 AIDS患者 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脑脊液骨髓中枢神经组织皮肤 1、同性或异性间性行为2、输入含有HIV血液或血制品、器官移植、人工授精、共用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3、母婴传播,经胎盘、产道或哺乳传播。 2、致病机制 TH细胞 M¢ 树突状 细胞 皮肤朗格汉斯细胞 CD4分子细胞 侵入人体 侵入人体 侵犯 CD4受体低表达细胞 × × × ×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淋巴细胞数减少,CD4/CD8倒置,IV型超敏反应减弱或消失,细胞增生反应降低,细胞毒反应下降。 细胞功能受损,携带HIV播散至全身。还可进一步影响体液免疫功能。 2、致病机制 原发感染期 慢性感染期 激 发 约持续1--2周。CD4+T细胞数减少,HIV-Ag+,表现有发热、咽炎、淋巴结肿大、皮肤斑丘疹和粘膜溃疡。 3—5年或更长,无临床表现,很难检测到HIV-Ag。但病毒处于活跃增殖状态,免疫系统进行性损伤。 受各种因素 HIV大量增殖,免疫系统损害加重,最后发展为————— AIDS AIDS AIDS 3、所致疾病 AIDS患者 巨细胞病毒 鸟—胞内分枝杆菌 白色念珠菌 卡氏肺孢菌 并 发 Kaposi肉瘤 恶性淋巴瘤 3、所致疾病 三、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1、主要采用:ELISA、IFA、RIA和免疫印迹试验检测HIV抗体 2、检测病毒或病毒组分: (1)、病毒分离:用淋巴细胞从病人标本中分离培养病毒,检测细胞病变。 (2)、从病变细胞中检测HIV逆转录酶活性、测定病毒衣壳蛋白(P24)、也可用核酸杂交法确定细胞中潜伏感染的HIV。 1、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普及预防知识,认识AIDS的传染方式及其危害性。 2、建立HIV感染的监测系统,掌握流行动态。(附:中国HIV/AIDS监测图) 3、加强国境检疫,严防传入。 4、对供血者进行HIV抗体检查,确保输血和血制品安全。 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和理想的治疗药物。 三、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原发感染期所致皮肤斑丘疹 下眼睑缘有一结节,在结节上有出血斑。该病损在非洲Kaposis肉瘤中为常见型 AIDS患者并发的Kaposi肉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