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综合问题全攻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列的综合问题全攻略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一高数学组(472200)赵建文 宋珂
综观近年来的高考试卷,数学综合问题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重点考查利用数列的有关知识解决数列递推数列求通项公式和数学求和等数列问题. 为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数列的综合问题,本文将数列综合问题类型和解题方法作以解析.
【考点及要求】
会应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项和公式等知识,解决数列求和、递推数列求通项公式及与其他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问题.
【考点归纳分析】
考点一、数列求和问题
高考中,数列求和问题常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几何等知识结合,重点考查分组求和、拆项相消、错位相减等求和方法,常以小题或大题的一问的形式出现,是难度中档的题目.
1.分组求和问题
例1(根据2009北京题改编)设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数列定义如下:对于正整数m,是使得不等式成立的所有n中的最小值.求数列的前2m项和公式;
审题要津:先根据条件求出,再根据的特点,选用合适求和法求和.
解析:由题意,得,
对于正整数,由,得. 根据的定义可知,当时,;当时,.
∴=
.
策略指导:若给出的数列不是特殊数列,但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两项,或把数列的项重新组合,使之转化为特殊数列,再利用特殊数列的前n和公式求前n项和.
2.拆项相消求和问题
例2(2009陕西) 设曲线在点(1,1)处的切线与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令,则的值为 .
审题要津:先求出曲线在(1,1)点的切线,求出的通项公式,再根据的通项公式特点选择合适的求和方法.
解:=,曲线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方程为=,令=0,得=, ∴==,
∴=++…+==.
策略指导
若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可分成两项的差,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正好相互抵消,于是将前n项和转化为首尾若干项和,常用裂项消去法.常用的拆项公式有:=(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 =,= =等.
3.错位相减求和问题
例3(根据2009年山东理改编)已知数列=,,求数列的前项和
审题要津:本题是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对应项乘积构成的新数列的求和问题,用错位相减法.
解:∵, ∴
则 ①
= ②
①-②得,=
=
∴
策略指导: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对应项乘积构成的新数列的求和问题,常用错位相减法,即两边同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然后前后两个和式错位相减即合并同类相,化为等比数列求和问题,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和,注意第一个和式的第一项与第二和式的最后一项相减时符号变化,求和时注意够成等比数列第一项与项数及不构成等比的几项,结果要化为最简形式.
考点二、递推数列问题
递推数列求通项问题,常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等知识结合,重点考查利用第与前项和关系、构造等比等差数列、累积累差等求数列通项公式方法,考查将非特殊数列问题转化为特殊数列问题及利用等比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解题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常出现小题或大题的第一小题中,是有一定难度的题目.
1. 利用=解题
例4(2009浙江文)设为数列的前项和,,,其中是常数. 求及;
审题要津:利用第与前项和关系求解.
解:当=1时,==,
当≥2时, ===,
经检验,=1成立, ∴=.
策略指导:对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求通向公式问题,常用公式=直接求出通项公式;对给出数列项和与若干项的关系求通项公式问题,若利用上述公式易转化转化为关于的递推公式,则先求出的递推公式,再通过构造数列或累积或累差求出通项公式;若利用上述公式易转化为关于的递推公式,则先求出的递推公式,再求出的通项公式,再用上述公式,直接求出的通项公式.再利用上述公式求通项公式时,注意要分=1和≠1分别求解,验证=1时是否适合≠1的解析式,若不适合则写成分段函数形式,若适合则用一个式子表示.
2.构造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数列通项公式
例5(根据2009全国Ⅱ改编)设数列的前项和为 已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审题要津:先用第项与前和的关系找出数列的递推关系,结合数列的定义,通过对数列的递推公式变形,找出的递推关系,从而证明是等比数列,求出
解:∵,
当时,=-=-=,
∴=,
当=1时, ∴==5, ∴=3,
∴≠0,∴{}是首项,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 ∴=,
∴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比数列.
∴==,∴
策略指导: 对所给的数列条件通过取倒数、两边同除以某个式子、重新组合等变形方法,化为—=(为常数)(/=(为常数))的形式,常构造等差(等比)数列=,先利用等差(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求出的通项公式,再利用与的关系,求出的通项公式,注意结合结论寻找条件变形方向.
3.利用累加累乘求通项公式
例6(2009全国Ⅰ第20题第1小题)在数列中,=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