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命题立意在知识与能力中升华》(课件)_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根据上列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图片,指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并阐述建筑与文化的关系。 答案: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体现出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或者说含蓄、内敛);注重群体组合的美,以中轴对称院落式布局方式为主;注重与自然山水的和谐;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6分)可从中国文化的特点来阐述文化对建筑的影响,并阐述中国传统建筑是怎样反映传统文化的(6分) 例17(12分)、阅读下列地图,回答问题。 读图,指出宋金最终对峙维持的大致界限,并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南北政权要想维持对峙一般以此为界的理由 【答案提示】 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4分)古代政权要想维持对峙,必须要有大致相当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政治与军事都依赖于经济实力,而古代农业社会的政权的经济实力则依赖于一定的土地与人口。宋金以秦岭—淮河为界,则拥有大致相当的土地与人口,从而可以拥有大致相当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从而实现南北对峙。(8分) 例18(12分)1787年法国画家达维特创作了《苏格拉底之死》 请就这幅名画本身和画家所要表达的意义写一段评论。 【答案提示】画中所描绘的是苏格拉底服毒自杀的情节,在一个阴暗坚固的牢狱中展开,苏格拉底庄重地坐在床上,亲人和弟子们分列两旁;牢门半开,从门缝中射进一束阳光,使画中人物在黑暗的背景衬托下格外突出;苏格拉底位于视觉中心位置,他裸露着久经磨难的瘦弱身子和坚强的意志,高举有力的左手继续向弟子们阐述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同时镇静地伸出右手欲从弟子手中接过毒药杯,面临死亡毫无畏惧。弟子们个个聚精会神地倾听老师的演讲,竟忘了老师死亡将至。(4分)这是一幅新古典主义的名画。(2分)不难理解苏格拉底之死对于西方法治文明的重大意义:也许法律会一时枉正错直,但在世俗之城里只有一个人人必须遵守的法律,只有在每个苏格拉底都服从法律的基础上,雅典人民才有法治的保障。在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必须死,因为雅典的法律需要生存。所以苏格拉底毅然选择了赴死。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只有法律树立了权威,才能有国家秩序与社会正义的存在。这是画家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6分) 首先,从选择题来看,主要以历史知识立意。何谓历史知识 ? 凡是体现历史时间、历史空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进程及历史结论等的都属于历史知识。我以近几年高考题为例进行说明。 例1. 2010年全国卷(2)18.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本题实际上直接考历史时间,纯属历史知识。但这道题但年的难度系数为0.1,但实际并不难。 例2.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34.图6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① ② ③ ④A. ③②④① B. ④③①②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②③ 本题考历史空间知识,考查德国自一战前至二战后疆界的变化。 例3.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28、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例4.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 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例如5(2015全国卷Ⅱ)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考生之所以选择题做不好,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对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这又与以下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