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教)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离子反应和离子共存专题
【201考纲解读】
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高考预测】
离子反应是每年高考的稳定考点。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高考命题的主要内容有:
1.判断离子间能否大量共存。
2.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离子的检验。
4.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推断。
【高考】[来源:Zxxk.Com]
.(2014年高考北京卷第9题)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测0.1mol/L氨水的pH为11:NH3·H2ONH4++OH-
B.将Na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2Na+2H2O=2NaOH+H2↑
C.用CuCl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CuCl2 Cu2++2Cl-
D.Al片溶于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2Al+2OH-+2H2O=2AlO2-+3H2↑
.(2014年高考江苏卷第7题)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u溶于稀硝酸HNO3:Cu+2H++NO3-=Cu2++NO2↑+H2O
B.(NH4)2Fe(SO4)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制Fe(OH)2:Fe2++2OH-=Fe(OH)2↓
C.用CH3COOH溶解CaCO3:CaCO3+2H+=Ca2++H2O+CO2↑
D.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Al(OH)3:CO2+AlO2-+2H2O=Al(OH)3↓+HCO3-
.(2014年高考四川卷第3题)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Cl2通入NaOH溶液:Cl2+OH-=Cl-+ClO-+H2O
B.NaHCO3溶液中加入稀HCl:CO32-+2H+=CO2↑+H2O
C.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
D.Cu溶于稀HNO3:3Cu+8H++2NO3-=3Cu2++2NO↑+4H2O
.(2014年高考全国大纲卷第11题)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Ba(OH)2溶液:Ba2++2OH-+2H++ SO42 - =BaS04↓+2H2O
B.KMnO4氧化 H2O2:2MnO4- +5H2O2+6H+ = 2Mn2++5O2↑+ 8H2O
C.MgCl2、Ba(OH)2 和 HC1 溶液混合:Mg2++2OH-= Mg(OH)2↓
PbSO4+2H2O-2e- = PbO2+4H++SO42 -
【重点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电解质的相关概念及判断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而非电解质是在上述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研究对象都是化合物,二者的主要不同是在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要注意:
(1)电解质不一定导电,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2)非电解质不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3)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4)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离子,否则不属于电解质,如CO2、NH3、Cl2等物质的水溶液虽能导电,但它们并不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电解质。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概念 溶于水后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溶于水后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电离程度 完全电离 部分电离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溶液中存在的粒子
(水分子不计) 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电解质分子 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 实例 绝大多数的盐(包括难溶性盐),强酸:HCl、HNO3、H2SO4等,强碱:KOH、NaOH、Ba(OH)2等 弱酸:H2CO3、HF、CH3COOH、HClO等,弱碱:NH3·H2O、Cu(OH)2、Fe(OH)3等 3.判断强、弱电解质时应注意的问题
(1)电解质的强弱是由物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与任何外界因素无关。
(2)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无关。某些盐如BaSO4等虽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所以是强电解质。相反,能溶于水的未必都是强电解质,如CH3COOH等虽然能溶于水,但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故是弱电解质。
(3)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导电性没有必然联系。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及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如某弱电解质虽然电离程度小,但离子浓度较大时,该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以较强。因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弱。
知识点二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七看”
(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
如2Fe+6H+===2F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