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的橡树》讲课稿、说课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路旁的橡树》讲课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是如何谴词造句的,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教学重点: 领会作者对一件寻常小事,做法却不寻常的描写,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教学课时:
1课时(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人们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所有的树木,毁灭了自己的家园。今天我们跟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讲述另一个关于人和树的故事,揭题,齐读课题。(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三、检查反馈 1、指名读词语。 平坦 马蹄形 延伸 楔子 赞叹 灌木林 粗壮 结实 挺拔 2、交流思考题。 (1) 交流第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随机板书) (2) 交流第二个问题: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 指名提问题。四、再读课文 师引:读书贵在质疑。刚才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再读读课文就能解决,而有些问题得反复思考,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解决。好,这堂课让我们主要围绕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来学习课文? 1、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作者怎样描写它? 2、重点交流: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 筑路人的高尚表现在哪里?人们是怎么做的? (1)默读课文,在课文里找到相关的语句。 (2)讨论交流。 句一: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都在沉默,一句话也不说呢?他们究竟在想什么? 句二:“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都在叹气?指导读。评价。 过渡:正如同学们说得那样,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橡树也不可以砍,最后,工程师和工人们是怎么做的?让我们来读读5、6、7自然段) (3)学习5、6、7自然段。 从“不可以”读出什么?从“也不可以”又读出什么? 理解“为什么说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要造好一条公路并不简单,首先得经过勘测人员翻山越岭地查看地形地貌,接着技术人员按照勘测情况设计图纸,最后是工程师和工人们按照图纸进行施工。)” 句四: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重点理解“笔直”与“弯曲”。作为公路来说,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体会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 用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评价工程师和工人们吧。(板书:高尚)五、课文小结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这都是因为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只有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世界才会越来越美好。六、作业练习 1、想像写话练习。 (1)橡树是那么 ,就像 。 (2) 是那么 ,就像 。 (3)如果你坐车过往这里,也会赞叹:“ 。” 2、进入情境,广泛交流。 过往的人还会赞叹什么呢? (赞叹筑路人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品质;赞叹他们美丽的心灵;赞叹他们善于思考,巧妙设计,为树让路……) 3、这么多人事先没有商量却见解高度一致,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不约而同) 4、激情朗读最后一段。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板书设计:
修 路 连接两个城市 路旁的橡树 看 到 橡树 (高高的 粗壮 结实 挺拔) 马蹄形 两全其美 赞 叹 高尚的心
《路旁的橡树》
《路旁的橡树》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筑路工人为了保护一棵高高的橡树,经过精心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既保护了橡树又圆满完成筑路计划。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