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文筹划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01纳税筹划的概念、特点和原则
一、纳税筹划的概念
纳税筹划最经的表述来自于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1935年针对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案所作的声明,当时,参与此案的汤姆林爵士对税收筹划作了表述: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依据法律,这样做可以少缴税,为了保证从这些税收安排中得到利益,不能强迫他多缴税。这一观点,得到了法律界的认同。
在现代,作为一个比较新的概念,纳税筹划的概念并不统一,但内涵基本一致:纳税筹划是纳税人为了降低现行税制下的税收负担而调整应税经济活动的过程。
一是纳税筹划为了同时达到两个目的——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税收零风险;
二是体现了纳税筹划的过程和手段,纳税筹划运用贯穿于企业的全部应税经济活动过程,其活动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组织、交易等各项活动进行事先的合理安排。
显然,纳税筹划是企业最基本的经济行为。
产生原因:
主观原因:纳税人拥有尽可能减轻纳税负担的强烈欲望。
客观原因:纳税人定义上的可变通性、课税对象金额的可调整性、税率上的差别性、全额累进临界点的突变性、各种减免税的普及性等。
二、纳税筹划的特点
第一,纳税筹划具有合法性
纳税筹划是在合法条件下进行的,是在对国家制定的税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后,进行纳税优化选择。
纳税筹划是与偷税、逃税、骗税、抗税、欠税等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为了保证纳税筹划的合法性,筹划人应当具备相当的法律知识,尤其是清楚相关的税收法律知识,知道违法与不违法的界限。
纳税筹划的合法性是纳税筹划最基本的特点,具体表现在:纳税筹划运用的手段是符合现行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与现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规章不冲突,而不是采用隐瞒、欺骗等违法手段;还表现在税务机关无权干涉,纳税筹划最根本的做法是利用税法的立法导向和税法的不完善或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漏洞进行筹划,国家只能采取有效措施对有关的税收法律法规进行建立、健全和完善,堵塞纳税人利用税法漏洞得到减轻税负和降低纳税成本的结果;同时,对待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并不能像对待偷税、逃税那样追究纳税人的法律责任,相反,只能政府默认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并利用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找出的漏洞把税收法律法规加以完善。
纳税筹划是合法的但不一定是合理的。纳税筹划的合法性要求纳税人熟悉或通晓国家税收政策规定,并能准确把握合法与不合法的界限。
第二,纳税筹划具有政策导向性
税收是国家控制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国家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多征或减征税收,引导纳税人采取符合政策导向的行为,以实现国家宏观经济调整或治理社会的目的。
纳税筹划的目的性反映在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之中,其选择和安排都围绕着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而进行,以实现价值最大化和使其合法性权利得到充分地享受和行使为中心。
纳税筹划是一种理财活动,也是一种策划活动,策划活动总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意图和目标而进行的,没有明确的意图和目的就无法进行策划。在纳税筹划中,一切选择和安排都围绕着节约税收成本的目标而进行,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和使其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享受与行使,是进行纳税筹划的中心。
第三,纳税筹划具有专业性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对税法的能动运用,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策划活动。
纳税筹划要求精通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熟悉财务会计制度,清楚如何达到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节约税收成本的目的。
第四,纳税筹划具有时效性
国家的税收政策法令是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的外部环境,给纳税人的行为提供空间,纳税人只能适应它,不能改变它。
纳税筹划受现行的税收政策法令约束。然而,纳税人面对的行为空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国家税收政策法规也不例外,随着国家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的税收法律也会不断修正和完善,税收作为国家掌握的重要经济杠杆,其政策必然根据一定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需要而制定,也就是说,任何国家的税收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国家税收政策变动时,纳税筹划的做法也应及时进行调整。
三、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
纳税筹划有利于企业实现价值或股东权益最大化,所以,许多纳税人都乐于进行筹划,但是,如果纳税人无原则的进行纳税筹划,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根据纳税筹划的性质和特点,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应当遵循如下原则:
第一,事前筹划原则
纳税筹划必须做到与现行的税收政策法令不冲突。由于国家税法制定在先,税收法律行为在后,在经济活动中,企业的经济行为在先,向国家交纳税收在后,这就为筹划创造有利条件,人们完全可以根据已知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调整自身的经济事务,选择最佳的纳税方案,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如果没有事先筹划好,经济业务发生、应税收入已经确认,则纳税筹划失去意义。这时,如果想减轻自身的经济负担只能靠偷税、逃税。
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必须在经营业务未发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