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聚合方法要点解析.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聚合方法
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实施方法主要有:
本体聚合 (bulk polymerization)
溶液聚合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悬浮聚合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乳液聚合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 5.1 本体聚合
1. 定义
本体聚合是单体本身在不加溶剂以及其它
分散剂的条件下,由引发剂或直接由光、热
等作用下引发的聚合反应。
2. 体系组成
单体:多为油溶性
引发剂:相应为油溶性引发剂
3. 特点:
(1)优点:a.组成简单,产物纯净。
适合制透明制品
b.工艺简单,成本低
反应产物可直接加工
()缺点:体系粘度大,聚合热不易排除,
2
反应(温度)难以控制,易局部过热,造成
产品发黄。自动加速作用大,严重时可导致
爆聚。
应用不如溶液、乳液聚合广泛
(3 )措施
a. 强化传热
b.分段聚合
(i) 预聚合:转化率控制在10~30%,体系粘
度较低,散热较容易;
(ii) 后聚合:更换聚合设备(强化传热),
分步提高聚合温度,使单体转化率90%。或
以较慢的速率进行聚合。
4.适用范围
几乎各种机理聚合反应
e.g: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等。
5.分类
本体聚合根据聚合产物是否溶于单体可分
为两类:
(i)均相聚合:聚合产物可溶于单体,
如苯乙烯、MMA等;
(ii)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
聚合产物不溶于单体,如聚氯乙烯
等,在聚合过程中聚合产物不断从聚合体
系中析出,产品多为白色不透明颗粒。在
沉淀聚合中,由于聚合产物不断析出,体
系粘度不会明显增加。
但不管是均相聚合还是沉淀聚合,都会
导致自动加速作用。
5.典型产品
PMMA、PS等
§ 5.2 溶液聚合
1. 定义
溶液聚合是将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
在溶液状态下进行的聚合反应。
生成的聚合物溶于溶剂的叫均相溶液聚合;
聚合产物不溶于溶剂的叫非均相溶液聚合。
2.体系组成
(1)单体:油类;
(2 )引发剂:油溶性;
(3 )溶剂:油类
3. 特点
优点:
体系粘度低,聚合热易扩散,聚合反应
(1)
温度易控制;
(2)体系粘度低,自动加速作用不明显;溶
剂选择适当,可消除自动加速效应;
(3)体系中聚合物浓度低,向高分子的链转
移生成支化或交联产物较少,因而产物分子
量易控制,分子量分布较窄;
缺点:
()单体被溶剂稀释, [ ],[ ] 聚合速率
i M I ,
慢;
(ii )溶剂易引起副反应,Rtr,s, 产物分子量较
低;
(iii )产品需后处理(除溶剂,以免影响性能)
溶剂需回收(以防污染)
成本高,产品纯度不如本体聚合产品
( )溶剂的使用导致环境污染问题。
v
3.典型产品
聚丙烯腈(PAN )、聚乙烯醇(PVA )
涂料
工业上,溶液聚合多用于
聚合物溶液直接使用的场合 黏合剂
纤维纺丝液
Question
1. 溶剂对聚合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影响聚合速率;
产品分子量
2. 溶剂与自动加速效应?
§ 5.3 悬浮聚合
1. 定义
悬浮聚合是通过强力搅拌并在分散剂的作用
下,把单体分散成无数的小液珠悬浮于水中
由油溶性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