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2.1光的反射.doc

发布:2016-05-22约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校名 教师 学 科 物理 年级 初二 总第 课时 执 教 日 期 课 题 第二章 2.1 光的反射(2) 光的反射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课的类型 新 授 课 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区别,理解它们形成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⑴ 经历光的反射规律的形成过程,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从实验中分析现 象,归纳总结规律。形成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光的反射有关应用中,了解物理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具(包括图、表、板) 激光笔、、带角度和转动小门的光屏PPT课件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 应用反射定律和镜面反射、漫反射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问题和相关的现象。 教学过程:(包括提问、板书、讲解、小结、作业布置、后记) 引入 我们能看见太阳、电灯,是由于它们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为什么又能看见人、教室、书本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这是因为他(它)们能反射太阳、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这些被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本节我们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规律。 新课教师向学生介绍以下名词:入射线、反射线 入射点(O):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法线(ON):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⑵ 问题 通过演示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那么光反射时遵从什么规律呢?即光在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关系,以及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光的反射定律: (1)内容 学生实验一: 利用激光笔、平面镜、带角度和转动小门的光屏等器材按学习活动卡P29的“活动”要求,验证光的反射规律。 (1).让微型激光器射出的光沿纸板入射到镜面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位置。在白纸上画出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并记录下来。 (2).不改变入射点的位置,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重复上面实验两次。 (3).按照课本图5-8乙,把纸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看见反射光线吗? 学生交流: 各组代表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和分析数据,并归纳结论。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说明:在归纳反射规律过程中,可以提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说法是否正确?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一定要清楚,语言要准确,要注意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因果关系。 例题:右图中已知入射光线,请画出反射光线。 画法:①过入射点画法线;②画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学生练习:(见ppT)。 (2).光路可逆 学生实验3:按学习活动卡P29的“交流与合作”要求进行活动。 把入射光线沿学生实验一画出的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到镜面。观察反射光的位置。 讨论得出结论: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⑴ 演示实验1 用同一束手电筒光分别斜射到平面镜和白纸上,感受各自反射光的强度,并观察墙上有否反射光斑。 ⑵ 问题 为何手电筒光斜射到平面镜上,会有较亮的反射光,而斜射到白纸上却都没有? ⑶ 交流小结 学生阅读教科书P3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一节,并交流小结。 强调: 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每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 漫反射向各个方向反射光,所以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三)运用巩固 练习作图 (四)本课小结(利用板书): 第二章 2.1 光的反射(2) 光的反射 什么是光的反射 1.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2.名词解释(画图)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光的反射定律 1.内容: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路是可逆的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五)作业布置: (六)教学反思 光的反射定律是本节课的重点,应先让学生用激光笔照射小平面镜,观察反射的光斑,感受光的反射现象,并提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反射面和入射点等物理名词。同时教师板演光路图,学生初次建立光反射的空间概念。在这基础上,学生猜想光的反射规律,并通过实验分步验证,并同时感受光路可逆事实规律。最后通过区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巩固光的反射定律。 -1- 反射面 反射光线 r 法线 入射光线 i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