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三历史综合练习十解析.docx

发布:2017-01-20约5.96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从1929到1931年苏联政府对集体农庄粮食的收购价格不断压低.同时出口却从1300万公担提高到5.18亿公担.粮食出口为苏联换取了购买机器的资金.使苏联成为世界市场上机器的最大买主,这说明苏联( )A、新经济政策没有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B、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工业积累了资本C、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D、没有抓住西方经济危机的有利时机发展本国经济2.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其课程计划包括:第一年认字、写字,讲解浅书……第三年讲读各国地理及史略,翻译选编……第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第七年讲求化学、天文、验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等。结合所学判断,该校(  )A.主要培养翻译人才 B.宣传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C.力主采用西方法律 D.是为戊戌变法培养新式人才3.丝绸之路在隋唐时期得到更大的发展。中亚九姓大量入居中原,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和精通汉文化的中亚人。在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敦煌,大批的行商坐贾从事着中原的丝绸和瓷器、西域的珍宝等各种交易,使长安和当时的中转贸易城市繁华一时。当时全国共有驿站一千四百六十三所。隋唐统一局面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丝绸之路沿途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融,塑造了有唐一代兼容并包的思想文化特征。(1)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隋唐丝绸之路发展的条件。 (8分)4.鸦片战争初期,林则徐曾致函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尔等远海蛮夷如此大胆,竟敢藐侮我天国神威。天道其一,容尔等洗心革面,改邪归正。”林则徐如此措辞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军事实力有所增强 B、深受“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C、看到英国军事上的弱点 D、战争初期中国取得一定的胜利5.陈独秀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司卜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由此可见,陈独秀认为“民主共和可以安稳”的前提条件是A、推翻袁世凯统治  B、反对尊孔读经C、进行思想文化革命D、发展民族工业6.毛泽东曾在某次会议期间说“客观形势已经发展了,社会已从这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这时阶级斗争已经完结,人民已经用和平的方法来保护生产力,而不是通过阶级斗争来解放生产力的时候”。这次会议最有可能是()A.中共七大  B、第一届人民政协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7.“985工程”是1998年中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国家启动这一工程具体是为了()A.落实过渡时期总路线  B、贯彻”双百”方针C.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摘录了伯利克里的一段话:“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是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还找到了下面的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内容最适合的课题是A.雅典民主制度起源之研究B.雅典民主政治倒退之研究C.雅典民主政治确立之研究 D.雅典民主政治利与弊研究9.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对于国王的存废,英国人经历了反抗国王,处死国王,请回国王和“进口”国王的不同选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虚君地位B.体现出英国政治体制缺乏民主传统习惯C.反映了“君权神授”被“君权民授”取代D.反映了英国民主政治不断选择完善的过程10.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突出反映了秦朝官制设置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1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12.洋务运动时期,王韬说:“仿效西法,至今日可谓极盛,然究其实,尚属皮毛。并有不必学而学之者,亦有断不可学而学之者。”这说明王韬A.认识到了当时学习西方的不足B.反对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C.在清代实践了社会政治变革D.主张在中国实行全盘西化13.1912年左右,孙中山曾经发表过许多激烈的批判资本主义和资本家的言论。例如,他在武昌演说时就痛骂资本家“无良心”,“以压抑平民为本分”,“对于人民之痛苦,全然不负责任”。这体现了他A.主张学习外国的民主政治B.意在揭露北洋军阀的腐败C.反对列强侵略中国D.注重民生,反对贫富悬殊14.1925年,毛泽东认为:“贫农既无固定的农具,又无流动的资本,肥料不足,田地歉收,送租之外,所得无几。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债务丛集,如牛负重。乃农民中之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