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历史综合试卷练习卷有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7届高三历史综合试卷
1. 有学者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新中国外交官第一次在异国集中面对世界各主要大国,参与讨论解决当时世界上最敏感和最重要的地区冲突,为亚洲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此评价是基于这次国际会议上
A.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了首次会晤
C.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 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2. 据有关资料统计,1929年-1938年,美国经济萧条,大部分商品滞销,但收音机的销售量却增长很快。这一现象可以作为参考依据研究当时
A.民众的心理及生活状态 B.电子产品研发更新程度
C.社会消费指标及经济总量 D.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情况
3. 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外事大法官,外事大法官在审理涉外案件之时,一方面不能援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诉讼程序,另一方面又无其它明文规定的诉讼程序可供依循,客观上使其只能通过行使“自由心证”的裁量权,自行创制诉讼程序。“自由心证”裁量权的行使
A.因随意解释法律而损害平民利益B.反映出罗马法基于实际逐步完善
C.调节的是罗马公民之间的法律关系D.以保障罗马帝国公民的权利为前提
……我是凡人,只要凡人的幸福。”路德说:“我是一个人,这个头衔比君主还要高些。原因是神未曾创造君主,神唯有创造人,使我成为一个人。”两人思想的实质是
A.人比上帝和君主重要? B.反对宗教信仰,强调人的追求
C.打击天主教神学思想? D.重视现世生活,反对教会权威
5.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批判神权统治 B.构建民权政府 C.倡导思想自由 D.鼓吹人性解放
6. 清道光末年梁廷枏(楠)撰写的《夷氛闻记》描述了英国议会决议出兵中国的场景:“顾通国商民皆不欲启衅东粤,且用兵势将加税也,议数日不决。终以众喙汹汹,人持一见,随以求和争战两事,诣其所事罗占土神祠阄卜,将决焉,得战阄三,于是专意称兵。”该记述反映出作者对
A.英国社情民意有清醒认识 B.场景的描述与事实相一致
C.鸦片战争的原因缺乏深刻认识 D.英国政治体制已经有相当了解
A.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B.英印之间形成了平等贸易的跨国市场
C.英国经济渗透加剧了印度经济的凋敝 D.英印通过市场经济纽带形成紧密联系
8. 曾参与制订《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的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基于对“人性黑暗”的认识,《1787年宪法》
A.推行两党制B.建立中央集权制C.实行三权分立D.规定总统连任不超过两届
年份 国民总产值 消费品价格?1957—1959=100 ( )% 1933年 55.6 45.1 24.9 1935年 72.2 47.8 20.1 1937年 90.4 50.0 14.3 1939年 90.5 48.4 17.2 1941年 124.5 51.3 9.9 A.经济增长率 B. 失业率? C.黄金出口数 D.关税税率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日本
11.(13分)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年前中国有纱厂16家,纱锭约50万枚,1918 年增至35 家,纱锭约65 万枚。纱厂的盈利也非常丰厚,在1914 年,16 支纱每包盈利为19.58 元,1917 年达到36.93 元,1919 年更高达70.56元1911 年,全国有面粉厂40 家,1922 年增至123 家,资本从600 多万元增至约4000 万元,其中民族资本经营的105 家。
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2017届高三历史晚练试卷(十二)答案
1-5 DABDB 6-10 CDCBD
11. (1)特点:出现实业投资热潮:以轻工业为主(集中在民生领域);以民营为主(民族资本家);中小企业为主。(3分)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中华民国建立;民国初年政府采取鼓励兴办实业政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宽对华经济侵略。(3分)
(2)事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分)影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道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