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一)历史试题(含答案与解析).pdf

发布:2025-04-14约3.27万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机密★启用前

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

历史

本试卷共9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

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项。

1.在西周分封诸侯的仪式上,周王提出“不违王命”、“夹辅周室”等要求,诸侯需在神前宣誓效忠。双

方缔结盟誓,强调“背盟不祥……神人弗助”。这反映了西周()

A.通过礼乐制度塑造文化认同B.借助神灵以巩固周王的统治

C.权力分配以血缘亲疏为标准D.国家治理彰显原始民主传统

2.西汉前期,丞相多由功臣担任。西汉中后期,丞相多出自精通儒学的“布衣”,皇帝更注重丞相的品德

而非执政能力,与丞相的关系也比较疏远。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①积功劳为官的选拔方式被废除②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淡化

③官方主流思想的变化④中央行政中枢的调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小学》是朱熹与弟子编写的蒙学(儿童教育)教材,“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

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宋代《小学》主要在南方城乡传播,元代成为正统蒙学教

材,明清时期成为儒童入学考试的内容。上述现象反映了()

①儒学向基层渗透②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③理学受官方尊崇④国家重视树立道德规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大明混一图》(右图)是奉明太祖旨意绘制,所绘地理范围东起日本,西达欧洲、非洲,南至爪哇,

北抵蒙古,明朝位居中央,并被刻意放大。图中着重描绘了明朝各级治所、山脉、河流的相对位置。该地

图()

①体现了郑和下西洋的成果②反映了明朝统治者的天下观念

③有助于明代对地方的管理④展现了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洲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明清时期,浙江沈荡镇的商铺“五六百家,五谷、丝布、竹木、油坊、质店(当铺),大贾往往云

集”。江苏太仓鹤王市为著名棉花产地,每到棉花收获,“远商挟重赀……而市之,沃饶甲于境内”。这反

映了()

①当地商业活跃,资本聚集②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比较高

③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手工工场大规模使用自由雇佣劳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以下是1870-1905年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统计表(单位:亿海关两)。影响对外贸易总值变化的因素有

()

年份187018751881188418881892189919001905

贸易

1.211.401.661.432.172.384.613.706.75

总值

①朝贡贸易的发展②清政府政策的调整③对外战争的影响④欧洲列强无暇东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19世纪60年代,湘军、淮军开始装备西洋火器。清末新政时,各省编练新军20余万,热兵器取代了刀

矛弓箭。1919年,各地新式陆军已增至138万,其装备不断推陈出新。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双方

武器装备已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水平。由此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

A.国际地位提高B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