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学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4.4 化学方程式第2课时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材解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十分明确地认识到化学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什么物质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还能表示出各种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进而根据已知反应物的质量算出生成物的质量反之根据已知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算出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 2.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掌握解题格式培养解计算题的能力。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寻找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正确解题的格式。 2. 知道化学方程式所表现的量均为纯物质的质量关系。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定量研究于化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感悟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2. 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一种辩证的思想。 重点
难点 重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难点:解题的格式规范化。
案例一 导学设计案例探究点一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情景展示
意义 例:2KClO2KCl+3O表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反应物:KClO 生成物:KCl和O表示该化学反应进行的条件 催化剂:MnO加热 ③ 2KClO32KCl+3O [问题探究]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什么?[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化学方程式不仅能表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的规律而且还能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质量比的关系在数值上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这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二 已知量为纯净物的简单计算[情景展示1] 例:在实验室中将含有15.3 g 过氧化氢的溶液解题步骤 书写格式(1)未知量 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确定根据即出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3)相关量即列出跟 2×34 32计算相关的量 15.3 g (4)比列式 =(5)未知量 ==7.2 g (6)回问题 答:可生成7.2 g氧气。[问题探究] 如何进行已知量为纯净物的简单计算?[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体现的是纯净物间按一定质量比发生反应的关系计算时需找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纯净且完全反应的质量再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注意体积不能代入计算需换算成质量再进行计算。[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三 含杂质问题的计算[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含杂质的计算应注意什么问题?[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量必须是参加反应的或反应生成的纯净物的质量若不纯要换算成纯量;若有反应物剩余或原来有生成物的都要扣除。常用以下公式换算: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分数(纯度)。[总结归纳]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规范解题过程一般分为六步:设未知量。书写用到的化学方程式(即写→配→标→注)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至关重要的。将用到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标注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上行是相对质量关系(即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乘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得来的)下行是纯物质质量(即已知量和未知量)。列计算用到的比例式即上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行的实际质量比。求算结果注意一定要6.简明地写出答案一般是问什么就答什么。[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反思点]学生是否能掌握根据化学方2.是否能解决有关不纯物质的计算问题?想一想本节课还有哪些没讲解到位?需要补充哪些知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