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六年级语文上第八单元重点课文.doc

发布:2018-11-23约2.9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八)第八单元重点课文:《伯牙绝弦》《月光曲》 ★《伯牙绝弦》 资料袋: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 我国古诗常有提及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有“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标题含义:绝:断绝 伯牙绝弦: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了。 3、重点问题:背默课文、翻译诗句意思。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善”:善于,擅长。 译: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 (2)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太好了。“峨峨”:高。“兮”:啊。“若”:好像。 译: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说:“太好了!简直就像高大的泰山啊!” (3)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洋洋”:广大。 译: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所念”:所想到的。“得”:懂得。 译: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4、文中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 “善古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 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表达赞叹之意。 阅读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节选自第25课《伯牙绝弦》) 1、根据原文填空。 2、为文中的“善”选择正确的解释,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赞叹 ? B、擅长、善于 “善鼓琴”中的“善”是(B)的意思。“善哉”中的“善”表示(赞叹)之义。 3、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他俩是知音?用“? ? ”画出。 4、仿写句子。 伯牙善鼓琴,他的琴声除了表示峨峨高山,洋洋江河,还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会表现什么动人的场景呢? 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 志在白云,钟子期曰: “善哉,悠悠兮若云朵!” 5、伯牙绝弦是因为伯牙认为钟子期死后,没有人再能听懂他的琴声,了解他的心声。 6、面对如此伤心、绝望的伯牙,我想说:“昔人已乘黄鹤去,要看重以后的生活,如果钟子期泉下有知,看到你放弃了音乐,悲伤到如此地步,他也会难过的。” 7、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听者可以说是善听者的知音。请写出两句关于知音知己的诗句或名言名句。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琵琶行》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月光曲》 2、标题含义:《月光曲》又叫《月光奏鸣曲》《月光》。贝多芬弹奏了两支钢琴曲,第二支是《月光曲》。 3、重点问题 (1)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人兄妹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答:弹第一曲因为贝多芬被女孩热爱音乐、善解人意所感动;弹第二曲因为失明姑娘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遇到了知音,激发了他创作的欲望和灵感,所以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2).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 答: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海面由平静→波涛汹涌,体会到乐曲由舒缓流畅→高亢激昂。 4、人物评价:从本课看出贝多芬是一个(有音乐天赋和创作才华、善良、同情穷人)的人。 5、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传说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6、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①“他”指 皮鞋匠,这段话是由 琴声 引起的 联想 。 ②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共有三幅,用” // ”画出。 ③每一幅的音乐节奏都不同,第一幅用轻幽、舒缓的音乐,第二幅用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的音乐,第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