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讲微机原理概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讲 微机原理概述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计算机科学系 学情探析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微型计算机工作原理? 怎样选购微型计算机硬件? 教材分析 选用以任务驱动为模式的新型教材。 为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内容编排合理实用。 使用教材原则 利用教材而不依赖教材。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课程目标 使大家能够更进一步了解计算机各硬件。 能够掌握正确选购硬件的方法。 熟练微型计算机组装与拆卸。 能够正确检测升级微型计算机硬部件。 能够熟练维护微型计算机。 掌握正确IT知识学习方法,夺标定位。 … … 课前准备—小组式学习 班级共72人,共分为12组,每组5—7人,选出小组组名、口号,组长要带领大家完成小组任务。 … … 并设立评审小组:由学习委员任组长,各小组组长担任评委。 负责评判各组任务完成情况。 革新思路,开辟空间 为课程开设建立百度空间。 空间地址:/sxscomputer/ 包括分类: 课程计划 课程案例 精彩网文 课程成果 小组活动 考核方法 任务考核设计(100分) 每组完成小组任务,得基本分60分。 根据完成任务的情况,由评审小组酌情给出0—20分。 形成成果,并发布到网站空间,根据情况给出0—15分。 主讲人酌情加分0—5分 到勤及实验报告考核设计(100分)(以上合计15%) 迟到、早退一次扣5分;病假一节扣2分; 事假一节扣3分;旷课一节扣10分; 实验报告(小组为单位)一次不交,扣除10分 期末:论文考核设计(100分)(15%) 每人完成相关专业论文一篇,字数不少于1500字,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内容完整,建立在体现专业学习的基础上,能给予同学们一定的学习帮助。要求原创。 期末:试卷考核(100分)(70%) 小组任务分解 小组任务完成过程 要求: ①针对任务部分内容,从相关知识的历史发展、目前的市场概述、主要品牌、主要参数、主要参数含义、导购(购买原则)。 ②有些内容,如计算机配置方案,还需要解释几种方案的优缺点,给出详细说明。 ③制作PPT,运用多媒体讲课。 ④准备内容40分钟。 学法指导 实践法:动手拆装计算机,体会要领。 体验法:亲临太和,仔细观察体验。 资料法:通过网络媒体,查阅相关资料,丰富专业知识,补充专业漏洞。 实验法:注重每次动手上机的实验报告。 任务驱动法:完成每次任务,让专业之花在任务驱动中绽放。 第1讲 微型计算机基础 1.1 微型计算机组成特点与发展 1.2 微型计算机系统 1.3 计算机中的数制、转换及编码(略) 2. 微型机特点 (1)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方便灵活。 (2)功耗小,价格低廉。 (3)可靠性高,应用广泛。 1. 字长 8、16、32、64位 2. 运算速度 ●每秒执行基本指令的条数。百万次/秒、亿次/秒等。 ●主频:主时钟频率;兆赫兹、吉赫兹(MHz、GHz)。 3.内存储器容量 存储器容量一般以字节为最基本的计量单位。 210B=1KB,210KB= 1MB,210MB=1GB,210GB=1TB。 4.外存储器容量 主要用来存储暂不执行和不被处理的数据,标志计算机存储信息的能力。 5.外部设备配置 显示器、打印机、网卡、显卡等 1.2 微型计算机系统 *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 数信科学系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组 同学们已基本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知道冯老师创建的计算机模型。 选购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思路已经形成,或者说很多人亲身购买过计算机及硬件。 过程: ①参照教材明确任务。 ②百度搜索,丰富内容。 ③合理分配,组织内容。 ④小组协作,修改内容。 ⑤制作课件,提交老师。 ⑥课堂讲解,参与分享。 ⑦积极发言,共同讨论。 ⑧形成成果,发布空间。 1.1.1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与特点 1. 冯·诺依曼体制结构三要点: 1) 内部信息:二进制表示; 2) 原理:存储程序控制; 3) 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 。 1.1.1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与特点 1.1.2 微型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1.2 微型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1.3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20世纪 40~50年代后期 电子管5000-1万次 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晶体管 10几万次 中小规模IC 10几万~数百万次 20世纪 50~60年代中期 20世纪 60中~70年代初期 20世纪 70年代初、中期 大、超大规模IC 数千万~百亿次 计算机发展过程 年代 此时,半导体存储器迅速取代磁芯存储器,并大容量、高速度。此后,存储器芯片集成度大体上每三年翻两番。 1971年Intel 4004, 1999年750万个管Pen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