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阅读与写作讲座.doc

发布:2017-02-12约1.02万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考阅读与写作讲座 诗词鉴赏专题─读诗须知诗家语 【考纲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学情分析】答题时存在的问题:读不懂、说不清、答不全 诗歌备考的四个环节:知识——读懂———鉴赏———表述 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述 怎样才能算读懂? (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一、知识准备 知识储备一:如何明白表层意思? 掌握四个关注点:1、关注词义。2、关注省略。3、关注倒装。4、关注技巧。 1.诗歌的词义 古诗是用文言写成的,首先应注意诗歌中的古今异义的词语。 扬子江头几问津。(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 2.关注省略 为了使诗句紧缩凝练和符合格律,多用省略句。(主、谓、宾、中心语、介词、方位词、关联词都可能省略) 文言文中的省略一般是有规律的,而诗歌中的省略更带有随意性。 例:平明寻白羽,(白羽)没在石棱中。 (远离)故国三千里,(幽闭)深宫二十年。 两个黄鹂鸣(于)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纱窗(外)日落渐黄昏,金屋(内)无人见泪痕。 此夜曲中闻折柳(曲),何人不起故园情。 (因为)草枯(所以)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练习 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颦”。(杜甫《送远》)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范成大《横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3.关注倒装 古诗词为了押韵和平仄的需要,常采用倒装句式。如果不懂得这点,也会给我们阅读诗歌带来阻碍。诗歌倒装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主宾换位、定语提前与挪后、状语后置等。 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 练习: 王维《山居秋暝》: “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刘叉《从军行》) 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陆游《昼卧》) 4.诗歌的表达技巧 如:双关、互文、用典、比喻、借代等 互文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借代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 练习: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当堂练习:试试诗歌的表层翻译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大意: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 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二)知识储备二 知识点回顾: 诗歌按思想内容分为哪几类?常见的思想感情又有哪些? 按内容分类: 怀古咏史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咏物言志诗、人生哲理诗、民生疾苦诗…… 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