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多媒体教育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doc

发布:2018-02-16约4.0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多媒体教育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 【摘要】多媒体教育技术,是通过计算机实现对符号、文字、图像、声音的组合编辑控制,并按教学要求设计,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使学生在多媒体的作用下主动地进行有效学习,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多媒体教育技术只有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整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教育技术;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整合  随着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探索思想品德学科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多媒体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逐渐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迈进。多媒体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有利于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因此,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多媒体教育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整合的研究中,努力提升自身多媒体教育技术素养,讲究科学与实效,使多媒体教育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 一、多媒体教育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整合的重要性 多媒体教育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历史与现实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思想品德课教学容量和效果,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深刻地揭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浓厚的兴趣能有效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启动有关器官处于最活跃状态,能发动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自强不懈地进行学习。由于学生普遍觉得思想政治课比较抽象和乏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利用外部条件,即以一种新颖的、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和调控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利用它设计出仿真直观情境,能把思想品德课课本中抽象的理论和原理用直观的视、音频的形式表现出来,为学生创造学习知识的实际情境,通过声、形、色、画刺激学生的感官,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热情。如:九年级《我们共同的理想》一节进行理想教育时,教师充分利用音频和视频,插入《国歌》,伴随着画面——国庆60周年大阅兵,呈现给学生的是中国的三次伟大的历史转折及其新中国的强大。这样,通过声、光、文、图等直观、动态、精美的课件,给学生带来精神的震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以理想的熏陶和现实的感受,激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了师生双边活动的和谐统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多媒体教育技术课件可以将来自报纸、杂志、电视、录音带、VCD上的文字图像,教师自己的拍摄的DV、图片等不同渠道、不同类型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并对各种信息进行交互式综合处理,可见多媒体教育技术课件介入课堂教学后,能大大增加一堂课的信息密度和接受效果,给学生提供更多更新的知识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节时,我首先以一个导游的身份引领学生参观了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听了京剧、欣赏了中国功夫等。通过漫游历史长河,让学生懂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同时辅之以课堂讨论与反馈,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含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 (三)、有利于使静态的知识形象化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应用的讲授法,教师只是注重如何把知识符合逻辑地、系统完整地、重点突出地讲授给学生,而较少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思考探索过程。而通过CAI课件的展示可以间接地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把静态的知识形象化可以使学生对课堂教学更积极的参与。例如:在讲授“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时,教师引导学生制作了一张幻灯片“一艘轮船”,课堂上教师边展示边讲述“如果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比作一艘轮船,那么两个基本点就好比是动力系统和导航系统,这两个系统工作正常,航船才能沿着正确的航向全速前进。”这就通过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及其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世纪是以现代教育科学技术为核心,以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当前,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内涵、新的教育热点,成为我们迎接知识经济的最佳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正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应运而生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通常是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当学生感到需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思维发动起来了。思维因问题而发动,因问题而深入,并以问题的最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