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幼儿园活动设计.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理论本章主要内容: 我国幼儿园教育制度的发展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节 我国幼儿园教育制度的发展了解学前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学前教育不仅关涉到幼儿在健康、社会性、情感和认知等领域的长期发展,同时对政府来说是一种高回报的人力资本投入。 美国学者的研究发现,优质的学前教育是最有效的预防性干预手段之一,不仅对幼儿及家庭有利,更具有社会经济价值。有研究分析表明,对贫困幼儿1美元的学前教育投入,在他们40岁时可获得收益17.07美元的回报,其中幼儿及家庭的回报是4.17美元,而社会收益是12.9美元。学前教育既能为社会创造高质量的劳动力,提高就业率,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还有利于降低犯罪率和改善公民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提高国民的素质。从而,节约公共行政、司法、医疗和福利开支。一、中国幼儿园地位的演变育婴堂(慈幼机构)敬节堂(收留寡妇与节妇的处所)蒙养院(辅助家庭教育的机构) 1、1904年,清政府颁布中国近代最早的幼教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幼教机构称之为蒙养院,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清代的蒙养园 4、1951年,新中国成立后,颁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将幼稚园更名为幼儿园,纳入了学制系统,成为了小学教育的基础。 5、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将学前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制度之中。 6、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的指出,幼儿园是对幼儿实行保育和教育的专门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7、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方针现阶段,将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阶段,让国家完全承担学前教育的经费,尚不能实现。主要原因:国家有限的财政难以满足学前教育的经费1956年,大力推广民办幼儿园以补充幼教资源的不足,政府教育部门在可能的条件下,有 计划的办公办园起示范的作用。1979年,两条腿走路。国家办园和社会力量办园相结合。1988年,国家举办公办园的同时,主要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办园。三、幼儿园教育管理制度的发展解放前,颁布的幼教法规有: 1932年,《幼稚园课程标准》,它是中国学前教育史上的第一个幼稚园课程标准。 1939年,《幼稚园规程》 解放后,新中国颁布的幼教法规有: 1952年,《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 《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 1981年,《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改革管理体制,依法治教 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 两个法规性文件,标志着我国学前教 1989年,《幼儿园管理条例》育迈向法制化的里程碑。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背景:邓小平同志的指示“教育要面向未来。”《规程》中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发展什么是幼儿园课程?对课程的理解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 陈鹤琴(1892-1982年)浙江上虞人。中国近现代教育学家,1914年赴美留学。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心理学博士学位。一生致力于幼儿教育,重视教育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儿园设备。 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活教育体系与五指活动课程什么是“活”教育? 与中国传统“死”教育相对立的“活”教育,主张抛弃传统幼教的书本主义教育,让幼儿在大自然,大社会中直接的获取知识营养。在批判儒家“学而优则仕”的读书做官论基础上,提出活教育的目的是旨在教导幼儿“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教育的方法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活教育的目的:活教育课程——五指活动陈鹤琴认为,课程应当是“从儿童生活出发完成儿童的完整生活。”五指课程活动打破传统的分科教学模式,采用单元编制来组织教学内容。他将儿童的生活活动分为五个部分: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各项活动虽然有不同的目标与内容,但却共同构成了儿童理想的生活。如一只手的五个手指,缺一不可。张雪门与行为课程 张雪门(1891-1973年)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与陈鹤琴有着“陈南北张”之称。 1918年在浙江创办了星萌幼稚园,后在北平主办香山慈幼院的幼稚师范学校和幼稚园。抗战胜利后,他受聘到台湾,主持台北育幼院。张雪门认为,教育是改造旧中国的关键,幼儿教育担负着培养一代中华民族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这种幼儿教育不应当是对国外幼儿教育的抄袭与模仿,而应当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反映国家民族的需要,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根据对幼稚园课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