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环境污染生物监测—2.ppt

发布:2017-04-20约小于1千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节 生物污染监测;一、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及在体内分布;生物吸收;植物吸收;动物吸收;一是鱼与水接触的部位,如口腔内粘膜、体表等,受到污染物的影响而遭到损害; 二是鱼鳃的功能受到影响,污染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三是鱼直接从水体中将污染物吸到体内或者通过食物链的途径将污染物吸到体内,使鱼体的组织器官受到破坏,产生不良生理影响,污染严重时致死。; 污染物在植物体内各部位的分布规律与吸收污染物的途径,作物品种,污染物的性质等因素有关。 从土壤和水体中吸收污染物,分布规律和残留含量的顺序是:根茎叶穗壳种子 从空气中吸收污染物,叶片残留量大 农药:渗透能力强,果肉、米粒,弱则停留果皮、米糠;;水果中残留农药的分布;传输:血液和淋巴系统到全身各组织 分布规律: (1)溶解于体液:???钠,钾,氟等离子,在体内分布比较均匀 (2)镧,锑,钍等三价和四价阳离子,水解后生成胶体,主要蓄积于肝或其他网状内皮系统 (3)与骨骼亲和较强:如铅,钙等二价阳离子在骨骼中含量较高 (4)特殊亲和性:汞-肾脏、碘-甲状腺 (5)脂溶性物质,如有机氯化合物(六六六,DDT等)易蓄积于动物体内的脂肪中。;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转化与排泄;二、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1、植物样品的采集;代表性;典型性;;样品采集量;样品的采集;;;2、植物样品的制备;鲜样制备步骤;干样制备步骤;分析结果的表示;(二)动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三、生物样品的预处理;消解和灰化;常用体系;(二)干灰化法;灰化后样品处理;低温灰化技术-挥发性元素;提取、分离和浓缩;振荡浸取法;组织捣碎提取;脂肪提取器提取;直接球磨提取法;提取剂;分离;;浓缩与富集;四、污染物的测定方法;作业-监测方案设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