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追求美好人生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docx
第四单元追求美好人生(大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追求美好人生”为主题,结合教材内容,围绕人生价值、人生目标、人生意义等核心概念,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升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教学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自我修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学会自主规划人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人生价值的概念,认识到人生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②掌握如何设定合理的人生目标,以及如何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③学习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困难,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④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关系,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教学难点,
①深刻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②帮助学生明确个人与社会的联系,理解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的一致性;
③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自身优劣势,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人生规划;
④在引导学生讨论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法律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教科书、教学PPT
-课程平台:学校教育平台、班级微信群
-信息化资源:在线教育平台(道德与法治相关视频、文章)
-教学手段: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设计预习问题:围绕“人生价值”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你认为什么是人生价值?你如何定义自己的价值?”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人生价值”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人生价值”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预习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为后续课堂讨论奠定基础。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关于名人名言或励志视频,引出“人生价值”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人生价值”的概念,结合实际案例,如志愿者服务、科技创新等,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价值观,并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人生选择,体验不同人生路径的价值。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如“如何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人生价值”知识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人生价值”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人生价值”的应用。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生价值”的知识点,掌握如何实现个人价值。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与“人生价值”相关的思考题或小论文,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探讨如何实现个人价值。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人生价值”相关的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