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对人有礼貌 第2课时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001].docx
第11课对人有礼貌第2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11课对人有礼貌第2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第11课对人有礼貌第2课时》为主题,结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统编版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礼貌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通过生活案例、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礼貌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礼貌用语和行为规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目标包括:1.理解礼貌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2.学会运用礼貌用语,如问候、感谢、道歉等;3.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礼貌行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一年级学生对于礼貌的认识初步建立,他们可能已经了解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如“你好”、“谢谢”、“对不起”等。然而,对于礼貌的深层含义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他们的理解还较为浅显。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于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道德教育内容有较高的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强,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能够较快地掌握新知识。学习风格上,他们偏好于参与互动和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礼貌在不同情境下的具体应用,区分礼貌用语的使用时机。此外,一年级学生在表达自己时可能会出现词汇贫乏、表达不清晰的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礼貌行为的理解和实践。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教材,以便课堂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礼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活动,同时确保教室环境整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你们知道哪些礼貌用语?”来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人在使用礼貌用语,如“谢谢”、“请”等,让学生猜一猜图片中的场景。
-回顾旧知: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礼貌,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如何对人有礼貌。”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礼貌用语的使用场合、礼貌行为的具体表现等。
-举例说明: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如在学校、家庭、公共场所等不同场景下如何表现出礼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互动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礼貌行为,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这些行为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角色扮演任务,如模拟在图书馆、电影院等公共场所的礼貌行为。
-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及时给予正面的反馈和必要的纠正。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礼貌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礼貌行为。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对人有礼貌,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家人或朋友的一天的礼貌行为,记录下来,并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做得更好。”
-教师提醒:“下节课我们将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道德故事集:收集一些与礼貌相关的道德故事,如《孔融让梨》、《礼貌的王子》等,通过故事讲述礼貌的重要性和具体行为。
-礼貌礼仪图片库:搜集一系列展示礼貌行为的图片,如排队、问候、帮助他人等,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礼貌用语卡片:制作一系列礼貌用语的卡片,如“请”、“谢谢”、“对不起”等,方便学生记忆和使用。
-礼貌行为视频:选择一些展示在不同场合如何表现出礼貌行为的视频片段,用于辅助教学和演示。
2.拓展建议: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礼貌教育,通过家庭会议或亲子活动,共同讨论和练习礼貌行为。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或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体会礼貌的重要性。
-日常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在家、校、社区等日常生活中,观察和练习礼貌行为,如主动打招呼、帮助他人、排队等候等。
-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