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级上第一第二单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单元
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2、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份、空气、适宜的温度。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做对比实验时,我们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否则实验就无法对比不科学了。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4、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温暖的环境中。
5、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6、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7、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9、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群落的变化。增加植物可以为生态瓶里的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生态瓶里的植物不是越多越好,多到一定程度,影响了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小动物的活动空间,对生态群落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1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氧气量减少,水少的生态瓶中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应该多些。态瓶里的小鱼增加了,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12、生态瓶中的植物(水草)为动物(鱼)提供食物和氧气,动物(鱼)为植物(水草)提供二氧化碳和养料
13、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4、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威胁)。
16、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防治沙尘暴的方法:还林还草
17、写食物链:草、兔、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蝗虫—鹰
3)草—鸟—蛇 4)草—鸟—蛇—鹰
5)草—兔—蛇—鹰 6)草—蝗虫—蛇—鹰
18、所有动物的生存最终都离不开植物,一些动物离不开另一些动物。
19、人类的活动会引起了生态系统的失衡,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建立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保护大自然的空气、土壤、山山水水、动物、植物、地下宝藏……
20自然保护区: 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1956年,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 我们想研究的问题: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 我们的猜想:
? 我们实验的方法:把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过一段时间观察。
? 我们要改变的条件:
? 我们不改变的条件:
第二单元
1、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月亮不是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
4、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离光源的距离越来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应该越来越小。(在光屏和光源位置一定的情况下,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它挡住的范围越大,在光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5、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不同侧面的形状不同,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就会得到不同的影子。
6、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影子:西-北-东)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7、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影子:长-短-长)。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古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解释所观察到的结果:“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说明:光以直线传播。还有:镭射灯直射出光;舞台上的灯光;墙缝里的阳光;晚上汽车前灯找出的光;影子在背光一面;光从这头直管射进去另一头能看见光亮,弯管不能看见光亮等。
9、书P29中左图,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手电筒正对最前面卡纸上的小孔把光射进去,光线能够前进到最后的屏上,形成一个明亮的光斑;右图,因为不是所有的小孔都在一条直线上,手电筒射进第一个小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