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社会化运营服务管理规范》 编制说明.docx
1
安徽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标准名称
公共图书馆社会化运营服务管理规范
任务来源
(项目计划号)
2022-2-106
第一起草单位
(盖章)
合肥斯坦德尔德标准化管理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
参与起草单位
安徽大学、安徽省图书馆等
标准起草人
(全部起草人,应与标准文本前言中起草人排序一致)
序号
姓名
单位
职务
职称
电话
编制情况
1、编制过程简介
2022年9月,收到《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2年第二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皖市监函〔2022〕550号)文件要求后,合肥斯坦德尔德标准化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安徽大学、安徽省图书馆等相关专业单位共同成立标准编制工作小组,召开标准编制项目启动会议,明确各单位的人员任务要求和在本项目中承担的主要工作。为保证本标准的制定质量,标准内容切实可行,标准实施后能有效提升公共图书馆运营服务社会化管理水平,引领、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起草人结合实际情况,在广泛听取各图书馆管理和工作人员、业内专家、社会力量的意见后,经过综合分析、多次讨论研究和反复修改,起草编制完成《公共图书馆社会化运营服务管理规范》标准征求意见稿。主
要工作如下:
(1)标准制定启动工作
标准任务下达后,标准起草小组制定了地方标准制定方案,正式启动标准制定工作。通过视频会议等方式召开了多次起草小组工作会,讨论了标准制定的总体思路、确定标准制定计划,明确标准起草的
目的、意义及基本框架;确定标准工作组的单位与人员名单,确保在技能、知识、质量保证、沟通等方
2
面全力满足工作的各项需求。
(2)实地调研
结合2022年公共图书馆评估及其相关工作,在全省范围内调研公共图书馆社会化运营服务情况,并
对标准题目、内容、社会化运营范围展开讨论,形成标准工作组讨论稿。
(3)专家研讨与标准完善
2023年2月,标准起草小组召开第一次定稿专家研讨,与会专家对标准结构、条款要求等内容展开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对会上提出的问题,工作组组织专人进行核实并补充资料,并于2023年6月召开
第二次专家研讨会,基本确定了标准工作组讨论稿,并扩大研讨范围,按照计划对标准进一步完善。
(4)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2023年12月,标准起草小组针对工作组讨论稿进行了集中研讨,逐条修改、逐字完善。同时与省内多地公共图书馆及行业主管部门讨论,结合社会化运营的实践经验,对标准文本内容进行调整完善,最
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2、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必要性:
在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大力推动全民阅读的时代背景下,近年来,各地正在积极推动公共图书馆社会化运营,创新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对公共图书馆服务进行社会化运营,能够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政府由“办文化”向“管文化”治理方式转变,对降低公共图书馆运营
成本、激活图书馆服务创新驱动力、促进资源利用与服务内涵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目前公共图书馆社会化运营,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市场需求大,但制度规范缺失。近几年,我省各地公共图书馆社会化运营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目前政府出台的文件都是宏观性指导意见,尚未出台社会化运营相关的法规规章,亦没有针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具体的管理办法或实施标准,导致公共图书馆社会化运营缺乏具体的制度规范为其
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尚无统一的准入条件。由于图书馆各项业务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对社会化运营承接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以后的服务水平,且存在一定的风险。目前由于缺少统一的准入条件,无法准确评判社会化运营承接方的专业化服务能力,使得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品质达不到要求,严重影响图书馆工作的专业性
和服务效能。
三是尚无统一的管理规范。公共图书馆引入社会化运营后,角色和职能发生改变,由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转变为管理者。各级公共图书馆对管什么、如何管处于探索阶段,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存在日常监管不够及时、考核评价未受到重视等问题。又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风险管
理机制,导致社会力量停止图书馆业务、拖欠员工工资等个别情况偶有发生,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制定《公共图书馆社会化运营服务管理规范》,指导全省公共图书馆社会化运营工作,具有
3
很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意义:
在此背景下,通过标准评估社会化运营服务质量、考核社会化运营效果、达成预期管理目标,具有
如下现实意义:
一是充分发挥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有利于在全省范围内统一推进公共图书馆社会化运营工作,
为完善公共服务、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提供标准支持。
二是规定了公共图书馆社会化运营的术语和定义、承接方进入、质量控制和检查程序、考核和监督、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