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师说》知识点归纳.doc
《师說》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专家。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二、古今异义詞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2.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他)并且......;今:表因果的连詞。
3.无贵无贱
古:无论;今:没有。
4、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一般人;今:許多人。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古:风尚;今:道路,道德。
6、.小学而大遗
古:在小的方面学习;今: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7.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8.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特殊指示代詞“所”与介詞“以”結合,译為用来……措施(方式、工具、根据等)……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詞。?
9.句读之不知:
(古)句子停止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三、重点实詞
1、.传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③因此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詞,传授)
④朔气传金柝(动詞,传递,传送)
⑤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詞,客舍)
2、师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詞,老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詞,从师)
③吾师道也(学习)
④师必退(军队)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詞,军队)
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詞,有专门技艺的人)
⑥吾从而师之(意动使用方法,以……為师)
3、从
①惑而不从师(跟随)
②見渔人,乃大惊,问所历来(自)
⒋道
有碑仆道(名詞,道路)
吾师道也(名詞,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詞,风尚)
策之不以其道(名詞,规律)
何可胜道也哉(动詞,說)
道相似也(名詞,道德学问)
四、重点虚詞
之
課文中出現25次,它的使用方法如下:
①作代詞,有两种状况
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語和中心詞,表达统一关系,相称于“此类”、“这些”
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助詞,有四种状况
放在定語与中心詞之间:
古之学者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表达宾語前置
句读之不知
在动詞、形容詞或表达時间的詞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③此前学过的課文中尚有三种状况
作代詞,指代自已
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助詞表达定語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
作动詞,“到”、“往”
吾欲之南海
(3)其
課文中出現17次,使用方法如下:
①作代詞,有四种状况
在主谓短語中作主語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詞,那些)
复指,作主語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們)
作兼語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語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們的)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詞,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們的)
②作語气副詞,有两种状况
表猜测
圣人之所认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慨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欲(多么)
于
其皆出于此乎(介詞,表动作行為的处所,从、自)
拜送书于庭(介詞,表动作行為的处所,在)
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詞,表动作行為的趋向,向)
于其身也(介詞,表动作行為的对象,对,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詞,表比较,比)
不拘于時(介詞,表被动,被)?
四、詞类活用
①名詞作动詞
吾师道也(名詞“师”带宾語“道”,用作动詞: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詞“师”表自动:从师。下文“则耻师焉”、“师道之不复”中“师”同此)
或师焉(名詞“师”充当“或”的谓語,用作动詞:从师)
不耻相师(名詞“师”表自动:学习)
②意动使用方法
吾从而师之(名詞“师”由一般只连接动詞不连接名詞的“而”与动詞“从”连接,用作意动:以……為师)
而耻学于师(形容詞“耻”带宾語“学于师”,用作意动:以……為耻。下文“则耻相师”中“耻”同此)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名詞“师”带宾語“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用作意动:以……為师)
③形容詞用作名詞
师者,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惑”放在动詞“解”之后充当宾語,用作名詞:疑惑的问題,糊涂的问題)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处在主語的位置上,用作名詞:圣人、愚人)
圣人之所认為圣,愚人之所认為愚(“圣”、“愚”处在宾語的位置上,用作名詞:圣人、愚人)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詞“卑”作省略了的介詞“以”的宾語,用作名詞:卑贱的人,低下的人。“位卑则足羞”,是“以位卑者為师足羞”的意思。形容詞“盛”作省略了的介詞“以”的宾語,用作名詞:势盛位高的人。“官盛则近谀”是“以官盛者為师近谀”的意思)
六、文言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