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年级《地理》:教案8.4《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doc

发布:2018-02-05约2.78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七年级《地理》:教案8.4《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1)掌握澳大利亚的地形、自然环境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记住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中部平原和大自流盆地,西部低缓的高原。 (3)理解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东部沿海地区温暖湿润。 (4)知道本区发达的工矿业、养羊业和耕作业。 (5)记住主要出口农矿产品、养羊业和耕作业。 (6)认识澳大利亚稀有动物的特点。 (7)记住首都堪培拉、悉尼。 智能的培养: (1)初步学会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的自然条件。 (2)通过读“人口和气候分布图”,分析人口分布不平衡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思想教育: 通过对澳大利亚利用自然条件和资源优越发展工农业生产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1)自流井,天然草原对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工矿业是该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教学难点: (1)澳大利亚大陆动物的独特性。 (2)澳大利亚干旱气候面积大。 教具:幻灯片,课本图。 教学方法:以读图,分析方法进行。 教学设计: 引言,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大洋洲的自然概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洲最大的国家——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 1.首先请同学们看大洋洲图,回答我们今天所讲的澳大利亚联邦和澳大利亚大陆两词的不同含义,教师明确:(澳大利亚联邦是国家名称,她除独占一个大陆外,还包括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一些小岛,该国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2.用幻灯打出表格: 面积人口密度 1600万 ? 让学生计算人口密度 就上表面积和人口数学来看,”可用哪四个字来说明澳大利亚的国情?”[地广人稀],并借此机会再次说明我国人口增长太多太快,(我国每年出生婴儿1600多万相当于澳大利亚全国人口总数)。由于人口过多给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不少困难,因此,我们国家若要更快提高发展速度,就必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讲解:澳大利亚的居民,绝大部分是英国移民的后裔,那么应以什么人种为主?(白人),另外还有少数华人和印第安人,英语为通用语言。 二、东,中,西部地形不同。 请同学们看P111,澳大利亚地形图,澳大利亚的地形也明显分为三大纵列的地形区,东西部是大分水岭,中部是澳大利亚盆地,西部是广阔的低矮高原。 下面我们分别来讲述一下: 1.首先同学们找到东部的大分水岭,纵贯南北,海拔(900—1000米),在这里有全国最大的河流墨累河,请同学说出流向(自东北向西南),它发源于大分水岭西侧,向西南注入印度洋。 2.西部是广阔的低矮高原,海拔200—500米,面积占全国一半以上。 中部是平原,海拔不足200米。地势最低处有艾尔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6米,平原上河流很少,但地下水丰富。在这里有世界最大的地下水分布区,在状似盆地区凿井,地下水自动流出地面,就成为自流井。同学们看P112,自流井的结构示意图,讲成因。自流井的盐度高,不宜用来灌溉农田,一般做牲畜饮水。(让学生讲述地形名称及特点)。 三、特有的动物。 看幻灯片→动物。澳大利亚主要动物有大袋鼠、鸭嘴兽、鸸鹋等,我们看出这些动物非常独特,那么你能否说明为什么本区动物非常古老独特呢?(可让学生说名字)。 (1.澳大利亚很早与其他大陆分离,长期孤立海洋相隔生物的传播,致使大陆上没有其他动物与它们进行生存竞争。 2.澳大利亚大陆形成后,没有发生过大的褶皱运动,地壳一直比较稳定,自然条件比较单一,故动物进化缓慢)。 四、人口分布特征与环境的关系: 1.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密度?在10人以上的地区以及人口在1人以下的地区各在哪里?(东南沿海地区,广大的中部和西部)。再看一看人口在100人以上的地区在哪里?(东南沿海的个别地方)。为什么那里人口十分密集?(那里是大城市所在地)。由此我们看出:人口分布极为不平衡。 2.先分析人口稀少的原因:中部,西部——从气候图中看,这一带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多沙漠和草原;东北部——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过湿,尚未开发。 3.分析人口集中东南沿海的原因: (1)气候条件——地处温带和亚热带(从图上看出),在南纬30°—0°全年盛行吹什么风?(东南信风); ? 东南部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西部则受从陆——海的干风的影响,干旱),气候温暖湿润,为该国气候最好,适于人们居住的地区。 2.交通条件:东南沿海多良港,对外交通便利。 3.历史和经济条件:英国移民首先要到达这里,开发较早,建设了城市,发展了农牧业和工矿业,目前这里是澳最重要的经济区,因此成为人口稠密区。 五、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朗读课文:“澳大利亚是南半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