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村的义务教育办学体制创新的研究.doc

发布:2018-10-08约2.88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村的义务教育办学体制创新的研究   [摘要] 农村义务教育办学体制的问题是一个很受关注的问题,这里分析了建立“县级管理,多级政府分担经费”办学体制的意义及其基本内容。   [关键词] 农村;义务教育;办学体制   [中图分类号] G40-01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905(2008)10―0023―02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rural school system innovation research   HE ChangWANG ZhengFang Fang Qu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eBei050031)   Abstract: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of the school system is a cause for great concern, this analysi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anagement-level, multi-level government cost-sharing, meaning the school system and its basic content.   Key words: Rural;Compulsory education; School system      农村义务教育办学体制创新是指改革传统的“一级政府、一级办学、一级学校”体制,实行“县级管理,多级政府分担经费”的新办学体制。其要点为:①采用公共事务委托责任制。即法律上地方各级政府的义务教育职能,通过委托,由县级政府实施;②授权县级,或相当于县级的城区政府统一管理辖区内的义务教育,无论学校是在农村还是城镇,无论原属哪级政府管理的小学、初中,均划归县级政府管理;③其经费由中央、省、县(市)三级政府按某种规则分担。      一、现阶段建立“县级管理,多级政府分担经费”办学体制的意义      (一)符合效率原则   新的办学模式以“县级管理”为基础,这是符合效率原则的。首先,虽然在我国县、乡两级均属基层政府,但比较起来,县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而乡是“社区组织”。其次,从义务教育的“溢出效应”看,一是溢出效应的大小与承办教育的政府级次有关。二是县级政府机构设置比较规范,设有专职的教育局,有现成的机构和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最后,从适宜原则看,一是县级办学的溢出效应小,也说明了与他们的利益相关性大,因而有办好教育的积极性。当前的主要问题是财力不足,如果解决了财力问题,则积极性将会极大地释放出来。二是政府级次越高,管理环节就越多,官僚主义问题就越突出,查纠成本也高。总之,农村教育县级管理有利于巩固县级政府地位,提高教育效率。   (二)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新的办学体制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主要表现在:首先,县级办学后,无论城镇和农村学校都由县级政府拨款和管理,改变了城乡教育割裂状态。加上采用绩效管理,按统一的生均成本拨款,这就消除了资金向农村教育流动的制度性障碍,有利于实现农村与城镇学校间的公平。其次,教育公平也指学生获得公共教育服务的质量差异缩小。新的办学体制强化了教育质量考核机制。最后,新体制也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随着“县级管理、多级政府分担经费”的办学体制建立,省和市级政府不再直接办义务教育,因而它有利于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实现教育公平。   (三)符合义务教育规律   首先,符合政府改革方向。新的办学体制采用了委托责任制,实现了办学人与出资人适度分离,这就使得我们可以超越传统观念束缚,从适宜原则出发寻求合理的办学途径。其次,符合国际惯例。从对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印度和韩国等六国的义务教育办学体制考察看,无论财政采用集权制还是分权制,凡是义务教育成功的国家,均采用“基层地方政府为主,多级政府分担经费”的办学体制。“县级管理,多级分担经费”的办学体制是既符合中国现实,又符合义务教育自身规律的办学体制,因而是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方向。      二、“县级管理,多级分担经费”办学体制的基本内容      (一)全面强化省级政府的义务教育筹资责任。   在我国,各省之内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严重,强化省级政府的义务教育责任实属必要。根据前面的分析,省级政府也具备履行这一责任的财力。   (二)县级政府必须继续承担一定比例的筹资责任。   强化高层级政府的筹资责任,建立相对集中型的筹资体制并不意味着县级政府可以摆脱筹资责任。   一方面,县级政府作为基层政府,组织发展包括义务教育在内的基础性社会事业是其无法回避的基本职责,也是其作为独立财政层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