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护生针刺伤的危害分析及对策.doc

发布:2017-09-17约1.8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护生针刺伤的危害分析及对策 ? ”等预防针刺伤的对策,以引导护生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证护生身体健康,更具信心地走上临床工作。 ? ? 护理人员在工作和技能训练过程中面临多种职业危险,如接触各种病原体及传染病,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接触的血液、体液,被各种锐器(如注射针头)刺伤等,而护士是医疗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 ? 1 针刺伤的危害性 ? 1、1? 生理损害? ? 1、2? 心理损害? 实习生在针刺伤发生后会表现出担心、害怕,恐惧,并且在不明确的情况下,会担心自己是否是被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阳性患者血液污染的针刺伤,易导致长时间的悲观情绪,甚至会影响其正常的社交、生活及工作等。有的护生因害怕老师的批评而隐瞒,使伤口得不到及时的处理,而自己又不放心,长此已久实习生心理抑郁,对临床工作失去信心。 ? 2 导致护生针刺伤的原因 ? 2、1?? 2.1.1实习生刚从学校转向临床.因为对陌生环境及工作节奏的太快而不适应,操作不规范、熟练,紧张而导致针刺伤发生。 2.1.2调查结果显示,发生针刺伤时,护生戴手套的情况是:戴手套23人,占8%;有时戴40人,占14%;不戴224人,占78%[2],使用手套等防护屏障是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最主要措施之一,而根据调查中护生不戴手套的比例足以表示护生防护意识薄弱,容易发生职业暴露。 ? 2、2?学校因素? 教材及课程设置上没有系统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内容 ? 3.1医院因素? 临床科室工作量大,临床带教老师注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讲解,对安全教育缺乏重视。在发生针刺伤前,大部分实习生并不知道伤口的正确处理方法 ? 3 预防对策 ? 3.1 护生刚进临床,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导致针刺伤的发生。应增强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正确应用防护技能,使用防护设备。带教老师应该具备一定的资历,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在带教过程中认真讲解相关理论知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尤其要让护生在实验室学习期间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禁止操作后双手回套针帽,还应指导护生在使用弯盘放置废物时应分区定位,不可将塑料包装袋、棉签、安剖、针器等混放、乱放在弯盘中。同时告知护生收拣已使用棉签、安剖、针器时,用专用镊子持取,不可用手直接拿取。有条件时最好使用防刺破、防渗透的塑胶针器收集容器,并督促护生将针器收集容器携带至病床旁或使用针器的地方,以便在使用后及时处理针头,减少污染针头裸露时间,尽可能避免针刺伤的发生。 ? 3.2学校开设岗前安全教育? ? 3.3医院应重视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 护生安全知识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淡漠是发生针刺伤的根本原因。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的检测报告,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其中2/3的人没有报告[7]。医院在对护生进行理论知识授课的同时应将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可以组织专家、感染管理人员、临床带教老师对实习护生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讲座,强化护生对防护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并对讲座内容组织考试,将考试成绩记人实习生综合考核档案中。带教科室除按实习大纲要求完成带教计划外,还要增加安全防护知识的带教内容,如:易发生针刺伤的操作及环节、针 刺伤的预防及补救措施、针刺伤的危害等,并将防护知识纳入出科考试内容中, 以此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了解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的处理方法.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减轻针刺伤后的焦虑情绪,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护生的工作积极性。 ? ? 参考文献: [1]李德华,李洁慧,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护理研究.2004,18(10):934. [2]代亚丽,蔡雯.544名实习护生针刺伤影响因素研究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9,23(2):499 [3]李六亿.我国护士职业安全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中国护理管理, 2008,8(9):18—20. [4]唐小慧,夏艳萍.职业防护教育对护生针刺伤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7):586588. [5]段明娟,钟玉杰.实习护生针刺伤伤口处理现状调查.护理学杂志,2006,9:51—52 [6]朱秋群.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开展多媒体教学的优劣势分析及思考[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5):54—55. [7]陈小燕,黄苏平,陈洁等.122名实习护生锐器损伤发生情况调查管理对策[J].护理学报2007,14(5):394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