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掷实心球 七年级教案.docx
投掷实心球七年级教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投掷实心球七年级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投掷实心球,主要针对七年级的学生。课程内容依据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七年级上册,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体育技能水平,旨在提高学生的投掷技能,增强他们的上肢、腰腹和协调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投掷实心球的基本技术要领,包括握球、持球、挥臂和投掷动作。教学难点是投掷时的身体协调和力量运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投掷实心球的基本技术,提高投掷距离,培养运动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通过投掷实心球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体育精神。具体包括:
1.运动能力:使学生掌握投掷实心球的基本技术,提高投掷距离和准确性。
2.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投掷练习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3.竞技体育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掷比赛,培养竞争意识,尊重对手和裁判。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投掷实心球的基本技术:包括握球、持球、挥臂和投掷动作。
(2)投掷时的身体协调和力量运用:如何通过身体协调和力量运用,提高投掷距离和准确性。
(3)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投掷练习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2.教学难点:
(1)投掷时的力量运用:如何通过正确的投掷动作,将力量有效地传递到实心球上。
(2)身体协调:如何在投掷过程中,保持身体协调,避免因为动作不协调而影响投掷效果。
(3)心理素质:如何在比赛中,保持冷静,克服心理压力,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解动作的方式,让学生逐一掌握投掷实心球的基本技术。对于力量运用和身体协调的难点,可以采取分组练习、慢动作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比赛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调节,如通过呼吸练习、积极暗示等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压力,提高竞技水平。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示范法:教师进行正确的投掷实心球动作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要领。
(2)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投掷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3)比赛法:组织学生进行投掷比赛,培养学生的竞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视频播放投掷实心球的正确动作,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动作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投掷技巧。
(3)训练器材:使用投掷实心球器材,让学生亲身实践,提高投掷技能。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举办一个简短的投掷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投掷实心球时,什么因素会影响投掷距离和准确性?”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导他们进入新课的学习。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讲解投掷实心球的基本技术要领,包括握球、持球、挥臂和投掷动作。在讲解过程中,强调投掷时的身体协调和力量运用。同时,教师进行正确的动作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要领。
3.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投掷实心球的动作,并给予评价和指导。同时,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共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投掷动作中的重难点,如力量运用和身体协调。
4.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投掷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练习,不断调整和改进投掷动作,提高投掷距离和准确性。同时,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享经验和心得,共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课堂提问(5分钟)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在投掷实心球时,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实力?”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总结投掷实心球的经验,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
6.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投掷实心球的基本技术要领和投掷时的身体协调、力量运用。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投掷水平。
整个教学过程共计45分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同时,教学过程符合实际学情,紧扣重难点,解决问题,拓展核心素养能力。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投掷运动科学》:介绍了投掷运动的基本原理、技术要领和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投掷运动的科学性。
《青少年投掷运动员技术训练》:针对青少年的特点,讲述了投掷技术的训练方法和步骤,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投掷训练。
《投掷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介绍了投掷运动中常见的损伤及其预防措施,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在投掷运动中保护自己。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