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9.词两首——渔歌子教案 苏教版-1.doc

发布:2019-12-07约3.2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9.词两首——渔歌子教案 苏教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重点难点:    使学生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建立形象的画面,体会词的意境,感受生活的情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渔歌子》    2.总结全文,激发学生自学古诗词,背诵古诗词的兴趣。 教具准备:    文中的挂图,录音机。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明背《如梦令》    2.这首词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你从哪里知道的?    3.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词《渔歌子》。    4.检查预习。     (1)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     (2)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认识。 二、出示挂图,感知画面    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反馈,口头表述看到的景物及景物的特点。    3.教师总结:这里又是一幅景色宜人的江南水乡图,山前白鹭飞,两岸桃花盛开,江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玩,一位头戴青箬笠,身披蓑衣的渔翁正在斜风细雨中悠然垂钓。    4.引入学词。《渔歌子》这首词描绘的正是这幅图。 三、读通词,初步感知词的内容    1.指导读下面四个字:“鳜”、“箬”、“笠”、“蓑”。    2.全班齐读。    3.自由读。    4.指名读,学生互相评议。    5.教师总结,范读。    6.小组比赛读,然后再全班齐读。 四、理解词文,深入体会意境    1.提出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1)由词语到句子,结合图理解词的意思。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3)作者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逐题反馈。     (1)词意:       不须归:不愿回家。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乐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怎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景色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2)体会意境。       a.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b.播放柔和的曲调,让学生闭目想象由以上景物构成的江南水乡景。       c.谈谈自己对词所描绘的这种意境的体会或感受。    3.在体会意境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词。 五.体会词中流露的诗人的心境    1.问:渔翁“不须归”缘何在?想象他此时的心境如何?    2.小组讨论、交流,然后集体反馈。    3.教师介绍张志和的个人境遇。 六、总结全文,有感情地诵读词 板书设计:                     《渔歌子》                      借景抒情                     江南春景                 景:鹭、花、水、鱼、风、雨                 人:渔翁垂钓 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诺曼底”号遇难记1教案 鄂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德育渗透点: 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美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相机点拨。 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 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 解决办法: 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并联系《跳水》一课中船长的做法去考虑,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激趣导入,调控学生学习活动,相机点拨,随机评价,提供媒体展示,布置作业。 学生活动设计: 读书、感悟;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邮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欲知详细情况,请看第21课。 板书:“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录音,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