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诗歌鉴赏2:咏物诗.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2:咏物诗
(李勤)
【教学目标】
⑴体会咏物诗的鉴赏方法
⑵总结咏物诗的常见艺术手法、答题模式
一、课前复习: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上片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请具体分析下片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咏物诗
咏物诗,咏物诗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咏物诗的特点是不粘不脱也就是说要写出较好的咏物篇章就要做到既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2000年北京春季高考题: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绥,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绥”。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西陆:秋天。 南冠:囚犯。玄鬓影:蝉。白头吟:古乐府篇名,传说是汉代卓文君丈夫司马相如再娶而写的一首哀愁的诗。
(1)这两道诗是 诗。
(2)分别说出两首诗中“蝉”的形象特点。
(3)这两首诗借咏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咏物
(2)《蝉》:生性高洁、啜饮清露、居高声远。《在狱咏蝉》:身处恶劣的环境,但品性高洁。
(3)《蝉》:寓贤能之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在狱咏蝉》:感伤自己经历了种种政治上的磨难,青春已逝,自己有着蝉一样的高洁品性,却不为时人了解
②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高考咏物诗设题类型归纳:
1 描述对象有什么特点?
注意: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不能仅仅抽象概括。
2、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讽喻)或咏物寓理,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具体描写看,除了正面描写外,还常用侧面烘托手法。
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品思想内容是什么?)
常见思想或情感: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
四、答题步骤归纳
1、“读清”全诗 。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写作手法的高妙。 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四、咏物诗常见意象有哪些?
1、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