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保护性通气长沙.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术后低氧血症病例 男,60岁,因车祸致全身多处外伤半天后急诊入院.受伤时有短暂昏迷史. 在急诊予伤口清创及补液治疗后,于12月4日凌晨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结肠造瘘+膀胱造瘘+骶尾部外伤清创术。 既往史:慢性支气管炎,胃溃疡,椎间盘突出等。 检查:BR: WBC 6.11×109/L, N 85.3%, HB 131g/L 凝血四项正常 骨盆CT示腹部、背部、臀部及大腿软组织多发积气,考虑损伤所致,肛周积气,不排除肛门损伤。 胸片:肺气肿,右下肺挫伤或感染? 术后低氧血症病例 入院诊断: 1.腹部外伤 2.会阴部撕裂伤 3.尿道损伤 4.直肠损伤 5.尿道直肠瘘 6.脑震荡 7.右下肺挫伤或感染? 术后低氧血症病例 患者于12月4日00:30入室,急性痛苦面容,嗜睡,BP 75~68 /40~50 mmHg,HR 96~100次/分, RR 26次/分,SPO2 92~93%,瞳孔2.5~3mm,等大等圆,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 估计体重55kg,术前禁食禁饮12小时,已行中心静脉置管。 入室后立即予人造胶体1000ml快速扩容并行动脉穿刺置管,血压上升至110/65mmHg。 术后低氧血症病例 常规诱导后血压降至84~88/ 50~55mmHg,麻黄碱5mg静注后升压效果不明显,遂将去甲肾上腺素2mg稀释至20ml以3~5ml/h泵入,使血压控制在100~110/60~65 mmHg。 通气:IPPV:Vt 10ml/kg,RR16/M,Ppeak 20-30 mmHg PETCO2:30-45 mmHg 2:05开始手术,血压维持在105~115/65~70mmHg,4:20手术结束。手术顺利,术中出血300ml左右,共输注胶体1000ml,晶体3000ml,浓缩红细胞4u,尿量800ml。 术后低氧血症病例 4:00自主呼吸开始恢复,频率由8次/分恢复至18~22次/分,SpO2维持100%,神志清楚。4:25拔管,拔管后予鼻导管给氧,SPO2逐渐下降,最低至79%,面罩给氧可维持在96%左右。此时肺部听诊可闻及右侧呼吸音弱于左侧。 3小时后仍不能脱面罩,并发现右侧胸廓较左侧高,但行胸腔穿刺后未抽得气体和液体。此期间输入晶体1000ml,尿量500 ml。随后先后给予速尿30mg,同时补充晶胶体各500ml,利尿1300ml。 术后低氧血症病例 术后患者恢复尚可,感乏力,无呼吸困难,SPO2 93~96%, 尿量正常,无水肿。12月11日胸片示肺气肿,右侧液气胸(右肺压缩约30%),右下肺挫伤或感染,左侧少量胸水. 围术期管理方案是否合理? YOU KNOW MORE YOU DO BETTER 1 2 3 4 5 6 7 …… 50%以上的COPD患者存在右心功能障碍; 自主呼吸转换为机械通气时右心后负荷显著增加; 围术期FRC降低与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加重COPD患者术后夜间低氧血症; 意识水平及血气中PCO2水平关系; COPD患者从麻醉诱导时即应设置小潮气量,减慢呼吸频率,延长呼气时间,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避免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 3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在围术期的应用 无肺部疾病患者呼吸系统静态P-V曲线 全麻术中是否有必要实施肺保护性通气? 顺应性良好,可通气范围大 生理状态下不存在低位拐点 健康肺生理状态 全麻术中肺保护性通气--最新进展 N Engl J Med. 2013 Aug 1;369(5):428-37. NEJM 双盲平行试验 对象:高危患者400例; 手术:择期腹部手术; 干预:保护性通气(6-8ml/kg+PEEP 6-8cmH2O+RM) 常规通气(10-12ml/kg+ZEEP) 主要评价指标:术后7天内肺部及肺外并发症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显著改善中-高危患者术后临床结局 Anesthesiology 前瞻性随机开放标签研究 对象:56例; 手术:全麻择期开腹手术; 干预:保护性通气(7ml/kg+PEEP 10cmH2O+RM) 常规通气(9ml/kg+ZEEP) 主要评价指标:术后第0,1,3,5天肺功能 全麻术中肺保护性通气--最新进展 Anesthesiology. 2013 Jun;118(6):1307-21. 保护性通气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更好,CPIS评分更低, 住院时间无差异。 mC
显示全部